长沙晚报5月18日讯 “贵姓?”“姓信。”“开玩笑吧,我才不信。”这样一番如同绕口令般的对话,在24岁的湖南农业大学大三学生信瑞亮的生活里,可没少出现。《长沙晚报》发出的奇特姓氏征集令,吸引着“熊猫姓氏”一族纷纷讲述自己的生活趣事,而信瑞亮的来电更是充满甜蜜的抱怨:“每次为了这个姓,都要解释半天,可越解释却发现自己越爱它。”
只要有名字就能收到信
信瑞亮的老家在安徽淮南市的李集庄,当地姓信的家庭也只有10来户。“从上初中开始,我就没有遇到过同姓人。”信瑞亮说,虽然有时候也感觉挺寂寞,但与众不同的姓氏却也带来了不少开心事。小时候,调皮的他在做课堂作业时,有时图省事会在姓名栏里填上一个“信”字就交上去。而到了中学,朋友给他写信,根本不用注明班级,写上名字就能准确无误递送到。
“春秋时期窃符救赵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故事的主角信陵君,就是我们的得姓始祖。”相较于其他姓氏源出颇多,信氏的起源却很单一。信瑞亮介绍,信姓出自姬姓,是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的后代。无忌系魏昭王之子,封于信陵,人称信陵君,因礼贤下士、足智多谋而成为“春秋四君子”之一,其后代子孙便以封号信字为姓。
“人无信不立”是家训
正因为姓氏的与众不同,在信瑞亮的记忆里,长辈们从小就教他要做诚信之人。“人无信不立,就是我们的家训。父亲常说,我们什么都可以失去,就是不能丢了信用。”信瑞亮至今记得,小时候自己和小伙伴们玩耍时,随口答应送一件玩具给对方,可后来又觉得舍不得,便将玩具偷偷藏了起来。“爸爸知道后,带着我将玩具送上了门,回家更给我讲了好久的道理。”从那时开始,信瑞亮便知道,拥有这样一个姓氏,是缘分也是责任,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做辱没姓氏的事。
如今,正就读水利水电专业的信瑞亮在学校表现非常活跃,他不仅是农大学联社副主席,还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或许是比其他同学稍微年长的缘故,许多集体活动他都是组织策划者,在同学中威信颇高。小伙子还走出校门,成为一名帮扶留守儿童的义工,平时里陪伴他们学习玩耍,自己也收获到很多快乐。
本报的奇特姓氏征集活动还在进行中,如果你是特殊姓氏的“主人”,如果你因此遭遇过难事、奇事、新鲜事,都可拨打晚报热线96333或@长沙晚报官方微博。(记者 胡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