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大托铺农村小伙建农业合作社
长沙晚报
 
05-13 09:16

“今天的小菜加在一起卖了100多块钱咧!”12日,长沙天心区大托铺桂井村63岁的村民刘正华高兴得合不拢嘴,自从长沙菜篮子工程直营店开到了家门口,刘正华可以不用每天凌晨2时起床,骑30分钟的自行车赶到黑石铺的菜市场“占位置”了。刘正华口中的直营店是“长沙市天心区生生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在这里的集中收购点。而从一家在架空层起步的门店发展到全市15家,理事长唐胜虎的创业故事有一箩筐。

改变从挑菜进城到坐等收购

这里是天心区唯一的纯农村街道,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们多以种地、种菜为生,蔬菜瓜果吃不完的就挑到城里去卖。然而过去交通不便,从田间地头出来,有条件的骑自行车,没条件的提篮挑担走上一两个小时,在路上一番折腾,不但人累得一身“黑汗水流”,收益也不高。

2005年左右,湖南发展创新型现代农业的新风劲吹,政策频出、响雷阵阵,唐胜虎作为长沙首批新农民代表赴日本交流。看到农业的出路,“生生合作社”迅速注册成立,大托铺土生土长的农村伢子唐胜虎带动了首批300多户农户率先“吃螃蟹”:从“种草”起步,和长沙市牛奶公司合作,“订单式”对口供应黑麦草和墨西哥玉米;后来,将产品、技术再创新,种蔬菜、种花卉,采取直营模式推广市场。短短几年,在大托铺加入合作社的在册农户超过1200户,村民只要有好货,公司都敞开门收。

直销店也从东塘的第一家发展到全市15家。而最早的那一家,与其说是门店不如说是一个架空层的临时摊点,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每天卖不完的菜要么坏掉要么拖回去保鲜,那段日子是最辛苦的。

带动外地小伙都跑来租地种花

每天下午6时,是村民集中送菜的时间。在刘正华家附近,步行不到5分钟的收集点,“生生”采购员集中“看单买菜”,用统一的菜筐将农户刚从地里摘出的新鲜菜品打包,送到全市的15家门店。

“收菜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还负责装运,给我们省了不少事。”刘正华给长沙晚报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自己凌晨2时多出门,占位等人2小时,一上午少的只能卖50元,多的也不超过200元,手上基本没余钱,现在旺季时一天能卖300至400元,每年还能存2万元。

如今,家里的两三亩地,刘正华种得可欢了。看到婆婆的热乎劲,她的儿媳戴平香一人也种了三四亩,还有隔壁邻居彭菊清家两夫妻也找了合作社希望长期合作,两夫妻撒欢儿地种菜,一年至少也能卖三四万元。

看到商机,32岁的岳阳小伙刘思杨跑到这里租地种花,一边自找渠道,一边订单供应,年收益比在广东打工要多,还能一家5口共享天伦。以前跑运输的王立新下岗后在这里养了5年鸭子,合作社长期帮销鸭蛋和鸭子,口碑出去后,连“生生”要货都得提前几天预定。

目标让特色农产品进驻百家农庄

“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农民耕种不是难题,难的是让好产品轻松出货,这种创新型农业的摸索,并非简单的运送货物,而是搭建农产品进城的信息平台,帮助农产品找‘婆家’,促进城市与农村的交流。”唐胜虎说。

“生生”的采购员告诉长沙晚报记者,刘正华一家和隔壁邻里还是小户,如今,这里上千亩的大户就有上百家。

去年,“生生”模式在全市推广,在市农业局牵头指导下,全市16家长沙蔬菜直销公司组建湖南田园香生鲜配送股份集团公司,除了担任副总经理,唐胜虎又多了一个身份:大托铺园区的免费导游,每到节假日,他的电话便响个不停。100多户有着农村情结的老干部子女也来这里租地种菜,开辟了一块现实的“开心农场”,回归田园,感受父辈的那些年。

“目前,公司的运营还需要政府的扶持,让‘耕者无忧、食者无泪’是我们的目标。”唐胜虎说,他们已在宁乡建立长沙市最大的水果基地,并计划在望城开设直销专区,让特色农产品进驻上百家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