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第一书记”帮扶库区重点移民村获点赞
团结报
 
05-12 10:04

团结报5月12日报道  “这两年里,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无房户住上新居、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提起第一书记向葵花,花垣县麻栗场镇移民村的村民赞不绝口。

这是花垣县选派第三批驻库区重点移民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帮扶百姓发展的一个缩影。2013年7月驻村以来,12名“第一书记”落实帮扶项目105个,争取资金2719.4万元,在紫霞湖畔12个库区重点移民村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新篇章。

夯实组织堡垒

“要把有文化、有见识的年轻人选到村班子中来,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这是道二乡扛掰村第一书记吴萌春驻村时的最大感受。

第一书记根据县委组织部、县移民局对干部驻村任职工作的部署及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去开展工作。入村后迅速进入角色,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把加强村班子建设,选好村民致富带头人当作一件重要事情来抓,多方面拓宽选人视野,多渠道选拔致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能人”当村组干部。认真开展党务、财务、村务专项整顿,推动农村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入。两年来,调整村级干部21名、组干部35名,指导村党支部新发展党员17名,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班子活力,提高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加强基础建设

库区重点移民村地处偏僻,条件艰苦,要想改变村里面貌必须从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着手。

道二乡辽洞村是落后的穷山村,第一书记陈横流进村后,他多方争取资金共350万余元,兴办实事10多件:硬化村组道路6条共7000米,让全村1000多人走上了明亮干净的水泥路;购买抗旱设备3套、管线1000米,为村民旱涝保收做好铺垫;启动村部建设;把辽洞小学整修一新;为辽洞村进行危房改造11户……把好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窝上。

两年里,这些第一书记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00万余元,完成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7个:共拉通自来水7.5公里,完成村道维修14.5公里、改造危房41户,硬化道路25.4公里,修建水渠16400米;修建垃圾围62个,拉通机耕道12公里,新建码头2个、完成农网改造18千米,土地改造2092亩,村道维修13.1公里,维修、及新建村办公大楼6栋、新建卫生室2个、叉库坝1座……这些实事的落地开花,结出硕果,惠及了移民村21800余名村民。

推动产业发展

“第一书记要致力移民村各方面发展,力求通过两年驻村帮扶,改变移民村落后面貌。”这是花垣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彭学康在第一书记出征会上说的一番话。

两年来,这些第一书记把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发挥部门优势,制定帮扶措施,指导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服务功能。各尽所能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跑项目、引资金、调结构、兴产业,服务群众创业致富。

两年来,村第一书记争取产业类发展项目38个、资金986.36万元,组建专业合作社6个,扶持培养产业大户81户,开发油茶2500亩、产桑开发800亩,发展药材、猕猴桃、黄桃等种植共1300亩,帮助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围绕农业产业建设,组织开展技术培训30余场次,教授一至两门致富技术,培训村民2413人,每年为移民村劳务输出总收入达800万元以上,发放技术资料7800余份,通过各种开发使移民村人平増收达680元以上,为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调处综治维稳

“移民村矛盾纠纷复杂,调处时要有耐心,处理时要做到不偏不袒,要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谈起如何调处好矛盾纠纷,团结镇桐木寨村第一书记龙勇侃侃而谈。

第一书记进村后,按照“承诺兑现制、绩效考核制、坐班服务制、代访代办制、结对帮扶制、群众评议制”的六制工作法在村里开展工作,他们“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带头在村部坐班,认真接访群众,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使多年没有解决的民事纠纷和上访积案得到有效解决。认真推行村务公开,增强了村级事务的透明度,提升了村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两年里,共调处村级矛盾纠纷310起,制止平息群体性上访事件25起,现场矛盾调处192起,调处成功率达97.8%,12个村没有重大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有效维护了一方稳定。(石兴伦 龙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