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平江九岭山抗战遗址
岳阳日报
 
05-08 10:30

编者按:铭记历史,愐怀先烈,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力量。由岳阳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烽火湘北”大型采访活动启动。岳阳日报、岳阳电视台记者在市档案局工作人员带领下,寻找仍幸存的抗战老兵,寻访岳阳的抗战遗址,沿着先辈的足迹重走抗战烽火之路。

【史海钩陈】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南昌等大城市。由于战线拉得长,兵力不足,供给难以保障,致使原“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破产,引发日本国内反战情绪,迫使侵华日军调整侵华战略,集中兵力,企图打击中国军队的主力和消沉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为实现这一战略意图,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长官冈村宁次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等师团及三个旅团,约十万兵力发动“湘赣会战”和“湘鄂会战”,以扫清长沙外围的中国军队,妄图夺取长沙城。

日军侵犯长沙,有三条必经之路,其中一条是沿京广线从湖北赵李桥进入湘北重镇临湘,渡过新墙河,从汨罗逼近长沙;另一条从江西南昌经修水、进入龙门厂、长寿街,攻取平江县城,进而从瓮江、金井与长沙城外的日军汇合,入侵长沙;第三条是由湖北的通城,经九岭,从上塔市、南江桥,进犯平江,南下长沙。三条战略进军路线,有两条经由平江,在平江土地上的一场狙击血战,一触即发。作为湖北进入湖南的必经之地的九岭,则成为了湘北战场的天然屏障和中日军队的必争之地。

【抗战故事】

九岭关:不可逾越的屏障

鄂南湘北交界的地方有一座著名的山脉,叫幕阜山。它的边缘,绵延着许多山峰,最高峰海拔在一千八百公尺左右。从地理上看,这是西南各省的天然屏障。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了湘北战场上的一个坚强堡垒。在这万山环抱、重峦叠嶂中,有一座奇峰突起的山巅,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保长沙必先保九岭”的“九岭”。

九岭位于湖北通城县境内,距通城约十五华里,与湖南平江县属的上塔市一带高地连接,是湘北、鄂南交通的要道。实际上,九岭是由九座同样拔海数百公尺的小山组合而成。论高远,它不及两侧的阳台尖、梧桐山;论险峻,更赶不上邻近的宝盖山、华龙山。然而抗战以前,由武汉通往长沙的公路曾蜿蜒于其间,地势险峻,风景优美。说它是幕阜山的屏障最恰当,正因为这样,自敌军由武汉上犯,占据崇阳、通城以后,无时无刻不想进攻九岭,以便把武汉等地方作为长江上游的一个大据点,甚至据而进犯长沙,叩开西南内地的大门。

作为湖北通往湖南的主要通道之一,九岭的战略地位,攻防双方的将领都十分了解,早在1938年11月,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就命令92军21师、82师、140师布防在九岭南端,严阵以待南侵日军。为打通这条交通要道,日军明知九岭易守难攻,仍集结多路军队,与日军33师团主力会合,企图越过九岭关南下参加长沙会战。1940年12月9日,第一次九岭战役战斗打响,日军调集飞机、坦克、骑兵、步兵,对九岭展开立体攻势,湘北会战第一枪正式打响。在第一轮交锋中,对防守形势判断不够的中国军队,暂时失去了对九岭阵地的控制。战区司令薛岳立即电令鲁道源率新11师收复九岭,鲁道源带领28团苏向文部,29团龙沛霖部,于当日攻占九岭左侧宝盖山、龙华山。次日,鲁道源又率茅嘉谷等团会同113师主力攻占九岭右侧杨白尖,将九岭两翼的日军扫清,11日,收复九岭。经过浴血奋战,杀敌300多人,自损500多人,保住了九岭,日军无法南下,只好老老实实退回通城,第一次九岭战役以中国军队成功守住阵地宣告结束。1941年9月4日,日军增加兵力、火炮,发动第二次九岭战役,九岭阵地一度失守。新换防的98师在师长王甲本的指挥下,成功收复阵地。

九岭战役的意义就在于牵制了日军第33集团军向长沙增员,日本人称九岭“抗日第一线”。从1940年至1942年,中国军队先后出动四个师,坚守九岭两年多,大、小战斗不下百次,共歼敌千余,中国军队以牺牲两千六百多人为代价,使九岭成了日军的“侵华悬崖”,打破了日第33集团军参加长沙会战的战略计划,湘北第一战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坚定了抗战救亡的信心。后来世界军事史称为“侵华悬崖,不可逾越的悬崖”。

【战地重访】

“勇坡”英灵长眠: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为了寻访抗战遗址,4月17日,记者、“烽火湘北”摄制组成员、市档案局工作人员在地方史志专家杨衍秋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湖北通城县马港镇的白竹村。今年80多岁的毛满莲一家世代居住在九岭山下,说起当年的战争,毛奶奶仍心有余悸:“当时我只有四岁,刚刚记事,我弟弟还只有一岁多。我家里有8个孩子,每次日本人来的时候我们就带点米糊躲到九岭山上搭棚子睡觉,怕被日本人看到了抓壮丁。”毛奶奶说,妇女都要躲到大山里面去,只有老人留家里。“日本人抓了壮丁后,就在他们身上系绳子让他们带路,如果不带路就当场枪毙。”每当日军飞机轰炸时,他们就躲在山上的防空洞内。在战争结束多年后,白竹村的村民还在山上捡到了不少子弹壳和废弹。

“小时候我们经常到附近的山上玩,到处都是沟,老人家说是当年打仗的时候挖的,附近的山上还有一些打仗留下来的痕迹。”毛奶奶的儿子徐钦洛告诉记者,当年很多战死的日本兵就地埋在九岭山下,今年年初村里挖水塘,还挖出了许多遗骸。毛奶奶家旁的九岭山上早已经没有路,郁郁苍苍的松树和鲜艳欲滴的映山红扎根山上,早已看不出当年惨烈的战斗痕迹。得知我们要寻访抗战遗址,徐钦洛用柴刀在前头砍出一条路,不到15分钟我们便登上了九岭山头。

站在山头,地方史志专家杨衍秋指着山中一条蜿蜒的公路告诉记者,那就是当年的长武公路,而我们所站立的山头和对面的山头从1938年开始就是由58军和92军控制的地堡。“日本的汽车、货车、坦克都要经过长武公路,中国军队控制了九岭,日本人的军车都不能过去,就无法去参加长沙会战。所以日本人千方百计用飞机大炮和步兵,想把这两个山头上的中国军队全部消灭。”杨衍秋说,日本人以通城为大本营,调集了八个联队准备从九岭长驱直入,中国军队从月田、岳阳,紧急调动部队部署在九岭,长沙会战还没打响,九岭战役就开始了。

1942年,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策应盟军在香港方面的作战,集结三个旅团侵占汨罗长乐街,突破新墙河、汨罗江防线,占领平江的时丰、伍市,向浯口进攻;同时,集结日军第六师团、第四十四师团,以飞机、大炮、步兵联合攻打湘北前线的九岭高地,九岭阵地被炸得寸草不留,泥松三尺。为了支援驻防九岭的58军,85军110师奉命奔赴九岭前线。据当时担任85军110师炮兵二连炮手周志成回忆,中国军队虽然占据了有利地形,可是在日军飞机坦克的轰炸下,战斗非常惨烈。“打仗的时候,连长排长都冲上去打,步兵跑步前进拼刺刀。我们师长廖运周,带着骑兵去打。”当时,中国军队用的是迫击炮和60炮,日本人用的是山炮和野炮。说起当年的战争,周志成对自己曾打出的一发炮弹特别自豪,“有一次我打的一发燃烧弹打到日本人运送弹药的汽车上,从东京运来的弹药炮弹手榴弹自己爆炸,炸死炸伤了他们自己人,我们都开心得不行。”

九岭战役前后打了三年。据统计,中国军队共牺牲了2600余人,日本人也死亡了1000多人。当时源源不断的伤兵需要救治,位于上塔市镇马鞍村的永兴大屋和鋶芳大屋都被征为临时战地医院。据住在永兴大屋附近的王尤英老人回忆,当年村里经常可以看到排成队的部队走过,走几个小时经过上塔市镇上九岭。“村里都是部队里面的医师,部队在他们就在,部队走了他们就走了。轻伤的兵我们去看也不说,严重的伤兵在治疗的时候不允许我们靠近。伤兵就住在永兴大屋的堂屋里,上下堂屋都住满了,人睡在两旁,中间留一条通道。”王尤英当年只有五岁,部队的那位连副喜欢喊他石伢子,“他每天晚上都叫我过去,还拿花生给我们吃。”王尤英说,当时老百姓对伤兵都非常照顾,经常把家里的鸡蛋和棉被拿给伤兵。一些伤兵死了后,不少老人家还把自己的棺材捐了出来。没有救活的伤兵就近埋在了永兴大屋附近的一个坡下,由于都是葬的革命战士,当地老百姓把这个坡叫为“勇坡”。

【后人记忆】

永远矗立的九岭山:英雄永远活在百姓心中

平江,这方充满血性的土地,在抵御外侮的特殊时期,优秀的平江儿女就像连云山中漫山遍野的竹根,不避顽石,不畏严寒,愈斗愈勇。当抗日烽火狂乱吞噬平江灵山秀水的时候,勇武的平江师生抗日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抗日,置生死于度外,将“爱国”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1940年国民革命军第92军110师师长策马九岭,到前线视察防务,途经露江山时,当时的平江县第五高等小学仍坚持在上课,师长听到书声琅琅,便勒马停缰,进校视察,看到学校秩序井然,教师们都在认真讲课,学生们都在埋头读书,师长进校听校长黄式度介绍办学的情况后,感慨万千,当面赞扬他们战时坚持教学的可贵精神。

现如今,露江山脚的南江中学里,学生正在认真学习。对于学校曾经的这段历史,南江中学七年级C40班的程妍说她都知道,“历史老师跟我们讲过,以前抗日战争打日本人,很多烈士葬在这里。我们现在植树节还会上山种树拔草。”南江中学政教主任王伟红介绍,政史老师会给每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学校的光荣历史。“我们学校有着光荣的传统,学生都知道现在的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

露江山下埋忠骨,九岭山上飘英魂。四月的九岭山下,80多岁的毛奶奶正在自家屋后摘茶叶。在记者临走前,徐钦洛拉着记者说,“我们这附近八、九十多岁的老人家还有很多,他们都知道当年的事情,我们从小就是听抗日的故事长大的,我们的孩子也是听抗日的故事长大的。革命先辈为我们付出了生命,我们不会忘记的!”在露江山上,挖土机正在轰鸣作业。为了更好地铭记革命历史,南江镇政府正在重修抗日纪念地和抗日纪念墓园。据了解,南江镇的露江山抗日英雄纪念园将在7月底竣工,以后这里将成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程妍说,“以后如果有其他小朋友来这里学习,我们都可以当小导游,告诉他们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故事咧!”这样口口相传,九岭抗战的历史将一直被世人铭记,英烈们也一直会存活在老百姓心间。 (记者 刘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