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永州:中南及江南最大的文庙在这
永州日报
 
05-07 11:23

永州日报5月7日报道  文化资源富集,历史沉淀丰厚的古老永州,这里有明清官式建筑的高丽辉煌,规模宏大,装修精湛,石木雕刻巧夺天工,为湖南之典范。零陵文武双庙,汉白玉和青石高浮雕龙柱摄人心魄;宁远文庙20根龙凤石柱排列周遭,全国罕见;回龙塔俯瞰潇湘,古雅而不乏娟秀。

记者查阅资料,宁远文庙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是我国现存孔庙类建筑中保存完整、始建年代最早的两处孔庙之一,完好度和建筑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宁远文庙历经宋、元、明、清,历代十余次修葺、重修,现为中南及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宁远文庙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广的庭院,芳草萋萋,树木扶荫,碧池风荷,游鱼可数。与碧池相映生辉的棂星门,亦为青石结构,上镌麒麟狮象,跳跃奔突,栩栩如生。而后院宫殿巍峨,房舍栉毗,曲廊环迥,幽静典雅。

宁远文庙建筑群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大成殿,殿宇轩昂,为宫殿型结构。环绕青石坪台的20方石雕,刻有各种形体的飞禽走兽,或站或坐,或升或降,或双戏,或单飞,多姿多态,妙不可言。这20根通高5米的整体大理石高浮雕龙凤石柱群,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工艺精湛,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被文物专家和建筑专家们誉为“国宝”,是全国古建筑中仅有的高浮雕镂孔龙凤石柱群。

“一山藏二庙,文武两圣人”,这是零陵古城的一大奇观。

这句有趣的零陵俚语,说的是在零陵古城廓内的东山山巅和南麓,一上一下坐落着祭祀武圣关公与文圣孔子两大庙宇。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宛如双璧,相映生辉。它们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保存至今。零陵文武双庙是江南极为罕见的宫殿式古代建筑。

相比于宁远文庙的石雕的精致典雅,零陵文武两庙更富含历史底蕴。记者了解到,零陵武庙是长江以南规模最大、最有地域特色的武庙,它曾见证明清时期当地誓师出征、军情会商、报捷等重要军事活动。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系砖木结构,歇山重檐式,红墙青瓦,翼角高翘,端庄雄伟。现存正殿,殿前有宽三米的檐廊,廊前有六柱,直径约0.6米。其中青石龙凤柱四根,浮雕雌雄蟠龙,龙头硕大,张嘴含珠,势动欲腾,其中两雌龙怀抱小龙,小龙形态活泼天真,精美绝伦,是现存不多的古代雕刻艺术精品。

而零陵文庙的建筑法式、装饰风格上,既体现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观念,更反映了古代永州人民的劳动成果和智慧,折射出永州人民敢于创造、勇于创新的精神。走近大成殿,扑入眼帘的那红墙、那金黄的琉璃瓦,那高台回廊,那重檐翼角,俨然是一副古代宫殿式神庙的作派,表现出富丽堂皇、庄严雄伟的基本风格。

零陵文庙建筑构件中的木雕技艺十分精湛。月台前的五龙丹墀浮雕和圆雕的石象、石狮,雕刻得精细入微,神情逼真。大成殿及月台周围共有雕花栏板130块,雕刻着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历史掌故和地方风情,其内容丰富,风姿各异。大成殿前廊傲然屹立的四根龙凤石刻檐柱,高大雄伟,尤是龙柱,汉白玉石质,浮雕着蟠龙,整石雕作,立体呈示,活灵活现,盘旋直上,其精美绝伦非鬼斧神工不能为也。全国著名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两位老先生曾仰视着这对龙柱惊赞不已,异口同声地说:“国宝啊!在零陵,见到这样的杰作极品,真是奇迹!”

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的迴龙塔屹立在零陵区潇水东岸,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古建筑。数百年来,迴龙塔已成为潇水岸边一道靓丽风景,古城零陵的重要人文标志。据《零陵县志》载:“因郡城水势瀚漫,吕藿捐金造迴龙塔于此口,以镇慑水患。”记者了解到,塔虽是明代建筑,但檐下砖石斗拱保存了宋代木结构手法,结构精巧,为湖南砖石塔中所仅见,在我国塔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各层平座与腰檐之间高度不等,使塔身外形立面具有变化丰富的韵律感。双筒体的组合结构,配以每层台阶进出方向的不同,有如迷宫。平座和腰檐下设有五镇作斗拱,斗为砖制,拱为石作,形制上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遗风。廻龙塔修建至今400多年,一直未做大的修缮而保存至今,充分显示了古代建筑科技的成就。

宁远文庙,如一枚永不磨灭的印章,在中华大地留下耀人的光芒;雕刻绝美的零陵武庙、县学之冠的零陵文庙等官式建筑,无不体现历代的高规制和能工巧匠的精制作;迴龙塔在几百年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记者感悟到:永州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彰显着深远的永州文化在华夏文化中的历史一脉。(记者 匡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