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芦淞站5月7日讯4月29日上午,接受完医生的检查后,攸县黄丰桥镇的邬青秀,站在姚家坝乡卫生院住院综合楼明亮的窗户前,眺望着远处的风景。她笑着对记者说,在新的住院楼里住院,环境好多了,人也更舒服。
去年,邬青秀因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曾在该院中医骨伤科住过几天院,“这次来住院,感觉变化挺大。”她说,盖起了新住院楼,病房宽敞还带卫生间,有电梯上下楼,很方便。
而这,仅仅是芦淞区打造环境美观、设施齐全、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中的一个镜头。
打基础:3年投入3000余万元
乡镇卫生院作为最基层的公立医疗机构,承担着守护村民健康的职责。近年来,芦淞区把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其列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和任期目标责任书。
4月23日,在白关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刚做完康复治疗的袁建民老人很高兴,“这中医科建得比宾馆还舒适,在这儿做治疗,心情好,恢复得也不错,现在我左侧偏瘫的手和腿都能动了。”
该院这栋医技大楼有6层,2000多平方米,是芦淞区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的。
“以前,中医科在原先的门诊楼里,只有两间共25平方米的房间,因受场地限制,一些中医康复治疗设备都没地方摆。”该院中医科主治医生刘文彬介绍,现在整整一层楼都是中医科,足有500多平方米,还配备了专门的康复训练大厅、熏蒸室、理疗室等,现在卫生院开展了腰椎、颈椎牵引、中频治疗、艾灸、针灸治疗、推拿、熏蒸治疗等十余个项目,由于疗效好、费用低、环境好,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现在针灸、推拿等几个理疗项目都要预约了。”
近3年来,芦淞区投入3000余万元,紧扣“打造乡村医疗升级版,造福农村七万民”主题,着力推动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先后改扩建4个卫生院用房4栋,新建白关镇中心卫生院医技楼、姚家坝乡卫生院住院综合楼、五里墩乡卫生院住院楼、大京风景区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面积共13000多平方米,确保了各院的功能科室布局合理,用房充足,流程规范。
同时,为各卫生院配备了40多台计算机、电子显示屏,完成了网络、机房、查询系统、医院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管理现代化。
提质量:开处方不规范一律通报
要让群众满意,就必须有群众信得过的医疗技术,让群众看得了病,看得好病。
芦淞区建立纵向医疗服务联盟,通过邀请三三一医院知名专家定期到卫生院现场指导教学和临床带徒等方式,提高全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通过送培、开展竞赛活动等方式,提升医卫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和服务能力。3年来,芦淞区共开展专家教学指导60多场次,送培技术骨干40人次。
同时,全面完善各乡镇卫生院的核心管理制度,加大医师查房、会诊、术前讨论、查对、交接班等9项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处方、医嘱点评通报。目前,芦淞区各卫生院住院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不超过60%、20%,患者医疗费用明显降低。
强服务:近3万居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大京风景区烟竹村地处偏远,距城区有3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村民看病非常不方便。“如今,村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这样的烦恼少了很多。”村民们感慨。
去年底开始,该村的100户村民都签约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现在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打个电话,家庭医生就能上门解决。”
而这正是芦淞区创新服务模式,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来的变化。
芦淞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的是“3+5”模式。“3”是指一名全科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预防保健医生,他们全部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是指提供五项免费上门服务:免费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制订个性化健康规划;免费提供健康咨询,营养、保健指导;免费为家庭成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免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免费协助联系医疗救助。
对于需要到市级或省级医院治疗的签约居民,家庭医生会帮助联系,邀请来自大医院的“外援”,为村民解答疑难问题,或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方便其入院治疗。
目前,芦淞区的7万农村居民约有40%拥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此外,芦淞区还推出了“126”便民惠民服务。即“1扩”,扩大基药覆盖面,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药为农村居民有效减负40%;“2提”,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人/年;“6免”,免收农村五保户基本医疗费,免费为农村妇女普查,免费为孕产妇进行高危筛查,免费为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免费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抗结核治疗,免费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
据统计,去年,芦淞区新农合的参合率达到99.55%,参合农民受益率达到9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