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卫生学校是中南地区唯一一所运用“工学结合、院校一体”办学模式的医卫类院校
该校独创的“院、校”双人教师共同执教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操作同课堂展现
学校的临床实训基地内,学生实习、实训达到了“一生一床位”的优越条件
衡阳新闻网5月7日报道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职业教育一直在寻求改革创新,脱离传统意义上的以学校教育为主,逐步转向多元化以丰富教学,该校独创的“院、校”双人教师共同执教的教学模式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在核工业卫生学校的护理实训中心,二年级的护理专业班正在上多媒体课,教室前方同时站着两位老师。
课堂中,两位老师分工明确,班主任朱晓琴主要从专业知识点展开教学,担任组织和主持,医院临床方面的护士长则负责实际操作,将知识点转化成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教学内容。据介绍,这种形式的教学,在核工业卫生学校是创新模式,改变了传统以单一学校教师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随后,同学们们马上转入临床实训基地,开始“一生一床位”实践操作,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熟练和消化。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与临床脱节,在书本外进行临床方面的开拓,让理论和操作两个老师同台教学,不仅讲课时更加丰富、更加直观,在进行分批练习时,也能很好的进行指导。”护理实训中心的刘海燕主任向记者介绍,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97人,基本是有十年以上经验的护士或护士长;同时,为了配合多变的临床环境和情况,每年的寒假或暑假,教师都会回到医院进修,学习最先进的医护知识,确保教学与医护环境零距离。
据悉,核工业卫生学校通过多年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第一家引用“院校一体,前院后校”的医卫类中职学校,着力将学校打造成为湖南省护理初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积极探索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新方法和新手段,并投资建成临床实训基地,使学生实习实训达到了“一生一床位”的优越条件,学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
校长付元秀表示,学校独特的校园一体的办学模式,真正的实现了资源、人才、设备共享,教学方面,为了对接临床需要,教、学、做三合一的模式也是在全省首开先河,并在全国都得到推广。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交替教学让学生与临床零距离,形成了良好的医疗文化,也更加适应临床的岗位优势。
为了配合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医卫类应该注重临床实践案例更新,而普遍中职也应该推陈出新,革除落后观念和知识,追求创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非常注重教学、教材的更新换代,确保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都是时新最热,并积极发展创新意识的开拓。
实训楼内,服装设计与工艺课正在进行,学生们并非工工整整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曾媚娇老师在讲台上教学,而是以老师为中心,围绕着裁剪桌围成圈,课堂氛围轻松活跃,老师的实践操作和近距离示范,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拉近了距离。
教学课堂环境轻松,以老师为中心,近距离了解老师的实际操作
学校的教材严格做到3-5年更换一次,学校陈列室内摆放着学校自创的各类校本教材近百本
“服装专业与当下流行是密切结合的,严格的流行淘汰制是教材知识完全跟不上的,我们的服装设计教材一般十年左右才更换一次,但我们学校的教材严格做到3-5年更换一次,同时,平常的讲课也会根据市场和环境而随时更新。”曾媚娇介绍,教学不能光停留在书本上,只有注重实际、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适应大环境的优秀人才,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每年被淘汰的袖形、领形一旦被淘汰,我们的课上都不会再教,而是鼓动同学们思考,什么会流行再进行设计。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精品课程和专业核心课建设为重点,构建了专业课程改革的“五化”模式,推进专业课和基础课改革,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步提高。同时,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打造出了一个“园中校,校中厂”的办学新格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
学校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与白沙洲工业园区管委会签订了校园合作协议,园区在学校设立白沙洲工业园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在园区设立办事处,与园内5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富士康、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等36家企业建立了订单培养合作关系,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14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核心教材25本。目前,该校就业率达到了97.7%以上,对口就业高达96%,企业对该校毕业生的满意率达100%。
无论是从“前院后校”的边学边临床实践方式,还是对接工业园区、直接输送人才的合作方式,推陈出新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方式都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了职业教育的亮点和名片。不可否认,在经济时代,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实践性人才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记者 周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