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阳合天书”穿越历史10亿年
红网平江站
 
05-06 16:14

红网平江站5月6日讯湖南省平江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山区,地域面积4125平方公里,天赐青山绿水,自古人杰地灵,一条汨罗江自东向西贯穿全境,注入洞庭湖。诗祖屈原沉潭投江,诗圣杜甫孤舟相伴,“一江两诗魂”的“蓝墨水上游”,誉称湘楚文化发源地。2015年3月,央视“地理中国”栏目组专程赶赴平江,摄制汨罗江端午特别节目。平江县政协原秘书长彭以达,人称“平江通”,决定将他发现的“阳合天书”揭秘,首次摄制影视亮相。

天岳之谜

“天书”,传说天上神仙写下的书或信,人间凡人读不懂它,充满神秘感,越会引起探索发现的乐趣。有趣之事,今年4月央视《地理中国》栏目正在播放《天书奇谭》,介绍浙江省仙居县的蝌蚪崖“天书”。片中说专家认为,中华大地“天书”奇观有待破译的文字符号共有8种,其中“夏禹书”就在平江县昌江山,也就是今日幕阜山。

昌江之源幕阜山,古称天岳山。自尧舜命名起,山高且尊为众山之宗方可称“岳”。海内群山之宗,如华西、泰东、恒北、衡南、嵩中,天下“五岳”。平江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余丈,周围五百里,左拥黄龙,右挟凤凰,传说是伏羲终葬之地,夏禹治水登临,因而超越五宗独名“天岳”。《清同治平江县志》载,张瓒昭《楚陵述略》曾说:“平江之天岳,即《禹贡》东陵。其中有皇坛,乃伏羲之陵。”岳州府郡至今得名岳阳,只因洞庭古城在天岳之西。三国时吴楚东南坼,孙吴大将太史慈领兵对付刘表,营幕灯火惊醒天岳,改称幕阜山。

那么,平江新发现的“阳合天书”会是怎样的奇观呢?

山野发现

栏目组编导庞越,摄影师董庆胜,特邀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彭世良加盟,我们来到发现天书的浯口镇阳合村。

彭以达说,“阳合天书”的发现,本身就有传奇色彩。1983年,平江县林业局组织全县森林资源普查,三联乡普查员与彭以达副局长聊天,在阳合洞发现一个怪石头,有门板那么大,黑板上刻的英语字母。

1998年初彭以达先生退休,开始“睡百家床,吃千家饭,走万里路”,实现他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壮志。他心里总惦记阳合洞的怪石头,可惜那位普查员失去联系。彭以达搭客班车直奔三联乡,一路到处打听,没有找到半点影信。口干肚饿,他随意寻人家找饭吃。主家姓单,乡村医生经常走村串户最知民间逸事。好像是听说过,你去打石洞寻,洞口有户姓胡的人家,就说是我单医师让你找的。钩刀开路,踏溪搜寻,天赐机缘终成无量功德。第二天彭老虔诚地带去刷子、抹布和洗衣粉,生怕破伤嫩皮细肉似的,细细软软刷开苔藓,神奇怪石第一次露出全貌真容。彭老拍下照片,撰文《世间奇观——阳合“天书”》,后来编入他的平江文史专著《古罗杂俎》。

神奇秀丽的“洋”天书,自然会引起社会关注。近年来经常有人求请彭老带路,想拍影像、挖宝石,重金酬谢或合作开发,他坚决不答应。彭老说:“我们平江的山野中有此奇特的自然景观,是我们的骄傲。认真保护、研究、宣传阳合天书,更是我们的职责。”

依然是洞口胡家,彭以达老师让我们来找的。村民提前接彭老电话,带我们溯溪爬坡钻进打石洞,早年开采青石板材的山沟谷,常有风化碎石滚落声响,乡里戏称“鬼打石”。地质专家野外考察习惯,彭工手握小铁镐,敲敲岩坡,捡捡矿石,一路与我们探讨神秘天书的可能模样。

尽管事前细读著述与图片,大家谁都没有想到,阳合天书如此朴实。它静悄悄地卧藏溪涧深处,嘴尾体长2米多,背脊尖高1.4米,亿万年的冲刷将岩石节理劈开V形水口,溪流从尾节叮叮咚咚穿过,极像一幅微缩瀑布景观。天公作美,地神惬意,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约两米宽的水墨丹青,灰白色“天书”如同一页尘封的纸笺残片,捡不走,读不懂,永远无法解读的自然谜语。

亿万年语

地质专家的敏锐目光就像X光透视,透过那坚硬的岩石体,彭工的视野穿越到了远古的时空。“这是百分之百货真价实的自然‘天书’,没有任何人工斧凿的迹象,它的形成则有10亿年左右的时间了,主要是地质史上生物化学沉积作用的结果。”彭工语气坚定,喜不自胜。

通过仔细端详,彭工认为,所谓的“天书”,实际上是一种坚硬的灰白色硅质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硬度还是比不上石英岩,颜色也不像石英岩那么白;镶嵌“天书”的底板岩石,则是新元古界冷家溪群的浅变质板岩,是较为坚硬的砂质板岩,但是它的硬度比不上硅质岩,其地质年龄也是将近10亿年了。天呀,10亿年!我感觉脑壳发晕,洗耳聆听地质专家讲述“天书”故事。

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彭工细语道来,距今十亿年左右的中、新元古代时期,湖南地处边缘海槽盆地。当时,气候温暖,海洋中成群地生长着各种藻类。这些藻类属于硅质生物,它们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将海水中分散状态的硅质吸附并组成自身的生命肌体。当它们死亡后,其遗体慢慢沉向海底,并被海水溶解或部分溶解,沉到海底的硅质生物残体,很快被泥沙掩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天书”,其原型就是这种硅质生物残体,这种生物残体之所以形成“天书”形状,则完全是地质史上一个偶然的现象。“天书”首先被包裹在泥砂层中,随同泥砂一起固结成岩,并经受漫长时期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随着覆盖在“天书”上面厚厚的岩层不断剥落,“天书”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天书”之所以像浮雕字体一样雕刻在砂质板岩上,则是后期差异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天书”厚度不大,只有1-2厘米,因此,“天书”并不会永远地保存下去,随着风化剥蚀作用的继续进行,“天书”终有一天会消失,当然这种自然进程是非常缓慢的,但我们现在必须好好地保护它,尽量不要让它受到人为的破坏。

岳阳古石刻有好几十处,包括蝌蚪文、古篆文,还有洞庭湖君山岛的秦始皇封山印等等,那么,阳合天书与前人发现的仓颉造字、大禹治水等天书相比,具有什么独特的意义呢?

这是大自然留下的瑰宝。阳合天书无疑是中国地理奇观,也是世界地理奇观。彭工跑遍了中国很多名山大川,但像平江“阳合天书”这样的“天书”还是第一次发现,甚至还没听说过国内外有类似平江“阳合天书”的“天书”。古人过去发现的那些天书,大都是人工雕刻的遗物,几百年或几千年能够保存下来,非常珍贵,当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平江“阳合天书”则是10亿年海陆变迁和地质作用的印记,是非常珍贵的地质遗迹,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瑰宝,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洋文书信

我忍不住骑坐海狮石背上,心怀敬畏亲手摸摸它的神奇字体,感觉泠泠清清的,山川河流浮光掠影般地跃然纸上,沁人心脾。大家仔细阅读,天书来信竟然如此瑰丽,一行,两行……上下共9行,空格分行排列整齐划一,活生生的英语书写格式,似乎26个英文字母都找到,可又译不出词义。咦,标准的稿纸信笺,瞧,天头第一行写在中间,而且很短,像是书写标题。后面的几行间隔均匀,版图丰富。底部转向右角,似乎书写者的签名。字体优美,书写流畅,真不知哪位神仙的大气之作。

我只能向最亲近的字母、数据和标点寻找答案,探究迷宫般的无穷意向。最长的那一行,清晰的英文字母:“W00K”,来个汉语拼音与英语词汇结合,我把它命名为:“我OK”。庞导她几年前刚从海外归来,年轻一代最具时尚的认可精神。庞导一字一字指点图文,忽然别开生面,独具创意地确认:阳合天书就像斯宾塞体英文。见我疑惑,比如可口可乐商标就是斯宾塞体,庞导掏出手机上网搜索,天外飞来斯宾塞体英文图像,今日野外科考丝毫不会影响现代信息传递。看看手机图像,看看石头版面,饶有兴趣地对比分析,两者的字体形态、纹理图像、布局结构等等,果然越看越像。斯宾塞体英文以椭圆为基础,有规则的变体花样,像风吹彩带一般灵活生动地推进书写的速度与易读性。斯宾塞体书写方式最初多用于电影书信和封面装饰,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商务字体。我国将它列为花体英文字体的一种,据说已经成为英文书法练习的时尚新锐。

石头上间以纹理形成花纹不少,然而像平江阳合天书这样工整的石上洋文却属天地人世间的绝无仅有。我惊讶万分,自然神灵留下的洋文天书来信,竟然与时代潮流如此吻合,难道亿万年之前它就预知人类的进化与文明的兴衰么?深藏如此偏僻寂静的密林荒野,地老天荒天长地久它在等谁?它的字体与诗意到底蕴藏多大的天文地理能量?它的密码是《圣经》,或是《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或是雪莱?大洋彼岸,或是冰川极地?俄语、韩语,或是伊斯兰语、阿拉伯语?面对如此神奇的石头,人类从猿类进化,就算成千上万年的文明史,与平江“阳合天书”的形成相比,真不知该如何叹息人生的幼稚与短暂,赞颂智者的创造与奉献。未来,人类永恒的探索之路。

平江“阳合天书”,期盼有更多爱好者共同破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