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创业者蒋忠录:双拐撑出的绚丽人生
红网双牌站
 
05-05 15:52

红网双牌站5月5日讯  蒋忠录是个忙人,几次相约都未如愿。直到4月下旬的星期六,他才驾着新车高兴赴约。笔者与他作了一次深谈。他感悟出了:人生就像色彩斑斓的调色板,每一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成长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令人刮目相看;他的处世之道,让人肃然起敬。

血色童年

蒋忠录出生于“文革”前期的1966年。从呱呱坠地,不幸即降临。他双腿盘曲,两脚掌反转。双牌县泷泊镇八亩田村毛家岭上生出一个畸形儿的消息不胫而走。远房的奶奶劝他的父母,莫让小家伙再造孽,把他丢到山凹里算了。但终归是亲骨肉,他们硬是舍不得放弃。蒋忠录在7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在那衣食犯愁“红色”年代,一家10口的生活何等艰难。他在伙房的柴灰中长大,从咿呀学语,到慢慢懂事,逐渐养成“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性格。7岁那年,看着同龄人都进了学校,他哭着吵着也要上学,保证自己不拖累别人,不要父母背,不要兄妹拉。严厉的父亲砍来两根油茶木叉给他作拐杖,在他衣兜里塞进2元学费,打发他上路。村小离家不足1公里,他却费了近30分钟的时间才走到。看着腋下被木叉撑得红一块紫一块的残儿,老师破格接纳了这个要强的学生。父亲在暗处露出了苦涩的笑容,那是对他的首肯。小学三年级要到离家2公里多的镇小上学。那年冬天,大雪封门。蒋忠录残腿犯病,肿痛难耐。兄妹打算帮他请病假,他不答应。天刚泛亮,他穿着防滑草鞋,提着布鞋,拄着木叉,一瘸一拐地赶往学校。冰棱划破了他的残脚,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两行殷红的血印……

灰色青年

蒋忠录在青少年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重天”。他曾经痛苦,迷茫,感觉前途漆黑;更有过探索,奋斗,感悟人生光明。蒋忠录13岁那年的暑期,父亲病倒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不仅无法养家糊口,还有借钱治病。蒋忠录感觉天塌地陷一般。他含着眼泪,毅然放弃学业,像大哥大姐一样回家务农,搞起副业来补贴家用。家住永江河边的他,懂得“在山靠山、在水吃水”的道理。他拖着残腿,干起了打鱼捞虾、淘卵筛沙的营生。一年到头,他竟然挣得了三、五百元钱。当时这些钱,既解决了父亲的医药费,又解决了兄妹的学杂费。一个重残少年成了家里的依靠。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田山地土分配到家庭。蒋忠录兄弟姊妹长大成人,纷纷成家立业。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与残儿一起生活。家里3亩稻田必须打理。犁田耙田是当地技术含量最高、劳动强度最大的农活。蒋忠录经过反复琢磨,也能够操作。他穿上高筒胶鞋,牵着牛下田了。一天下来,他将1亩多稻田翻耕平整了一遍。水牯牛累得气喘吁吁迈不开腿。他也一身泥水瘫坐在田埂上。母亲帮他洗鞋,倒出半鞋血水,不禁潸然泪下。蒋忠录却安慰她老人家说,残脚嫩肉磨去起了老茧,自己什么农活都能干了。

金色壮年

蒋忠录说:“改革开放,机会遍地。只要吃苦守法,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他追赶时代潮流,精心描绘金色年华。他随时转换探路创业角色,在全县重残者中成功地创造出多个“第一”。1984年,他在18岁时,北上永州、长沙,学习修理技术半年后,在双牌县城开起家电维修店。因技术过硬,收费合理,远近预约应接不暇。他成为第一个知名的残疾人维修技师。1989年,他在23岁时,有了妻儿,一家5口的生计靠他操持。他改行做起了建材生意。凭货真价实,诚实守信,他的供货店门庭若市。他成为第一个赚钱的残疾人建材供应商。2008年,他在42岁时,赴长沙湘雅二院花费10余万元做了双脚矫正手术。靠其要得强,霸得蛮,他成为第一个甩掉拐杖的重度残疾人。手术当年,他将建材店交儿子打理,自己先后在双牌、零陵创办2处燃气供应站。因货美价优,服务热情,站内车水马龙。他成为第一个成功的残疾人燃气供应商。今年,他在49岁时,办理残疾人驾照的助残政策刚刚出台,借惠残机遇,善于钻研,他又成为第一个获得驾照的重残者。有人说,蒋忠录命中注定有人缘,有财缘。蒋忠录感叹:“帮衬别人,成就自己。”无论村上邻里,还是商界同行,亦或合作伙伴,只要有需求,他都愿意付出,不惜花钱出力,且从不张扬显摆。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救灾,他寄去上万元的善款,都不曾留下姓名。如今,蒋忠录可谓功成名就。他有车--购回了数十万元的坐驾;他有房--在家乡建起了三层楼的别墅;他有产业--其名下拥有2个建材门店和2处燃气站,固定资产数百万元。在很多人仰慕他光鲜和成功的背后,他的座右铭--人生的绚丽要靠心血和汗水来完成,其中艰辛又有多少人知晓呢?( 蒋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