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5月5日讯5月2日,湖南工业大学校园内一家夫妻复印店,年近40的曾辉,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跟妻子聊生活方面的事。对他们来说,劳动是个持久活,即便是“五一”,也不能闲下来。“毕业季马上就要到了,接下来只会越来越忙。”曾辉说。
距离曾辉店不到5公里的黄河北路,紧靠市经信委大门的一家图文店里,店主孙清也并未因“五一”的到来而歇业。他说自己到株洲开店已有9年,每年的劳动节,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
在和这两位店主对话时,记者发现他们说话腔调很相似,而且夹杂着株洲人不易听懂的娄底方言。这一现象纯属偶然吗?孙清的话给了我们答案。“株洲河西的文印行业,我们新化县洋溪镇人开的店,约占八成。”
孙清将这一现象与“福建沙县小吃”、“攸县的哥”等现象,做起了类比。“靠血缘、地缘关系而衍生出来的‘亲带亲、友帮友、徒传徒’经营模式,让我们在株洲迅速成长。”他告诉记者。
不过,能做到这么高的市场占有率,更离不开他们的勤劳和不断学习。
在外人看来,文印似乎是个科技含量较高的活,但曾辉说,这个群体的整体文化程度并不高。如今,互联网兴盛、电子阅读快速发展,行业刚性需求减弱,潜在危机凸显。“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肯定不能停下来,只有不断学习,紧跟产业发展动态,才能在这个行业立足。”曾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