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汨江风云 汨罗向娭毑的百年人生
红网汨罗站
 
04-30 09:38

红网汨罗站4月30日讯 一百岁、五代同堂、九十岁还能站柜台、从没生病住过院、耳聪目明、白发返青……汨罗还有这样的老寿星?带着好奇,4月29日,记者在中心集贸市场对面的向阳商店,见到了被街坊邻居尊称为“老寿星向娭毑”的彭慈秀老人。她当时正在择菜,花白的齐耳短发,身材瘦小,虽然背部有点佝偻,但说起话来,口齿清晰,表达流畅,动作虽有点缓慢,但也干净利落,完全看不出是一个百岁老人。

“我今年虚岁100了,吃过的苦,见过的事情太多了……”向娭毑回想起往昔,语速平缓,平静淡定,仿佛那不是100年,不过十几年。

一百年了!穿越了一个世纪的时光,经历了民国肇始的激荡变革,见证了平江起义的腥风血雨,目睹了日寇的穷凶极恶,体会了新旧社会的沧桑巨变。一百年的人生,向娭毑是汨罗江畔的平凡女人,她更是汨罗土地上一个世纪沧海桑田、风起云涌的历史见证者!老人缓缓而谈,将记者带入了那久远的时光里。

身世凄凉从小懂得了人生不易

向娭毑(彭慈秀)其实是一个被抱养的孩子。当时,仅留下一张纸条,写着:1916年农历十月初三。

彭慈秀出生在平江县伍市镇向家村。汨罗新市镇向家屋一对向姓夫妻膝下无子,渴望有个一男半女聊以依靠,于是抱来3岁的女孩彭慈秀。向家家境贫寒,又是抱养的女伢子,于是,彭慈秀没有进过学堂门。从5岁开始就做家务,8岁上山下田忙农活。10岁时,她被姑姑强迫缠足,经常被养父母打。“青皮篾片一抽下来,夹肉带血的,再疼也只能忍着。”她并不恨,“莫怪别人咯,屋里是不好,但养活了我,就不错得。好日子还得自己创造。”尽管童年时代很难,没有快乐,但彭慈秀一点也不害怕,她说穷人家的孩子不奢望什么,只求有口饭吃,有容身之所。

战火纷飞时代,亲历亲人被屠戮

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世道不平。1928年7月,平江起义了!炮声雷动,旌旗染血。从幕阜山奔腾而下的汨罗江流经新市,一路向西。那一年,彭慈秀12岁,时常像个大人般在江边洗涮干活,她清楚的记得,有几次江水变红了,漂浮着没了脑袋的尸体沿汨罗江顺流而下,浸染了江水!那血色的场景,令她一辈子无法忘怀。

40年代,日寇全面侵华,处于华南腹地的汨罗,躲不过日寇的蹂躏。1939年9月,日军强渡新墙河南进,企图消灭湘北中国军队。第15集团军依据新墙河、汨罗江阵地抗击日军,长沙会战在新市燃起。

一天,日军为补给物资,闯进彭慈秀所在的村庄,肆意抢掠。彭慈秀和乡亲们抹黑脸,躲在刺丛里,大气都不敢出。然而,不幸的是,四舅舅没来得及跑,被鬼子抓住,强行灌足饭水,然后被绳索系住四肢,架火烤炙,最后只剩下圆鼓鼓的肚子掉落在地上,被鬼子当球踢!还有几十个屋场里的人,头被砍下穿在刺刀上,鬼子却大笑着离去。从此,这血腥的场面就刻在了她的脑子里,无限伤悲和凄凉。她亲眼见证了“日本梁子”的穷凶极恶,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更懂得了活着就是莫大的幸福。

独自抚养女儿纵然被弃依然不恨

24岁时,彭慈秀被养父母安排与抱养来的弟弟结了婚,没有婚期,没有聘礼,就在租住的房子里组建了一个小家庭,相继生了5个子女。可是,中间的3个男孩子都先后因为疟疾、自然痘,没钱医治夭折了。还好,作为老大和老满的两个女儿都存活了下来。

“要是我那3个儿子都能拉扯大,该有多好啊,他们也应该都有六七十岁了。”在老人的心里,一辈子都在为失去儿子而抱憾。

38岁,彭慈秀经历了人生中一次巨大的挫折:丈夫在外面找了别的女人!知道这一消息后,她没哭没闹,也没挽留,在“保甲长”的见证下离了婚。当时她唯一的要求是两个女儿要跟着自己,以免受到后娘的不待见。

没文化没技艺,一个弱女子如何拉扯大两个年幼的孩子?向娭毑说她也不怕!她也不改嫁,就怕一双女儿受欺负。她要拼命撑起不完整的家。于是,几十年来为了养家糊口,抚养女儿,她替别人洗被单蚊帐、帮人带孩子,“一天洗几床,刚好够了三人的伙食。”几分钱一天的工钱,一做就是近10年,她终于熬过来了。“能吃的苦,不能吃的苦,都吃过了!”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女儿悄悄地告诉她,父亲身体很不好,恐怕不久于人世了。得知这个消息后,老人买了布料和线团,就着油灯,估摸着他的身形,连续6天6夜,一针一线地赶好寿衣寿鞋。就这样,前夫穿着她亲手缝制的衣服离开了人世。用小女儿的话说,这是母亲给父亲的最后礼物,也是对一段过往感情的祭奠。

耄耋之年站柜台她说晚年很幸福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曾经风起云涌的汨罗江归于平静。

终于,女儿们长大了!外孙、曾外孙、玄外孙都有了!向娭毑如今跟着小女儿生活,平静而幸福,可勤劳如她,总是闲不住。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小女儿夫妇在中心集贸市场边开了一家小商店,老人硬是要“上岗”当专职的售货员,干起了经营的行当。当年,向娭毑已经64岁了!更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是33年!直至老人97岁,眼神不好了才正式“退休”!

说起做生意,老人有自己的一本经。菜市场的菜贩都知道,凌晨2点开门的商店只有彭慈秀一家。“向娭毑卖东西,不收大票票,怕假的。待人诚恳,为人厚道。”老菜贩廖二爹嗓门大,生怕别人不知道。老人做事细致认真,责任心相当强,她常常骄傲地跟人说,别看她年纪大,可不是那么好蒙的,这么多年来她只收过一次假钱!

老人整理钱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100元的收起另放,零钱则很齐整的放在钱夹子里,“我收的钱和女儿收的分开放,做到一是一,二是二。”老人还很有原则。一次,一个40多岁的男子拿了一包烟没付钱,没想到在街上被她碰见了!当着好多人的面,老人张嘴就讨烟钱,只有4块5呀,要回来了。至于那些买了东西转眼跑了,老人赶不上步伐的,放心,找零的就在一个盒子里放着呢!下次准退了!“没给的我要,给多了我不要!”这是她的生意经,这也是她一辈子做人的道理。

向娭毑身体很硬朗,一辈子只因一次流鼻血进过医院买点药吃吃就好了。直到97岁,眼睛和耳朵才有点不灵光,拗不过女儿女婿的请求,她终于退居了“二线”。女儿为她买了城镇户口养老保险,她很高兴,没想到,自己也能领上退休工资了。

末了,老人中气十足的对记者说,“还是劳动好,要不我撑不了这么久,碰上好政策,活到110岁都嫌少哦!”爽朗的笑声,惹得众街坊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