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三三两两的市民前往书市购书。(方阳 摄)
红网湘潭站4月24日讯 (湘潭日报记者 付鼎臣 谭涛)4月2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在各种文化娱乐方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整个社会在不断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那么,湘潭市民阅读现状如何?湘潭为倡导“全民阅读”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对此,我们进行了走访。
阅读风气 整体较好
4月2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市图书馆。由于当天是工作日,在图书馆里借阅的读者并不多,以老年人为主。
68岁的退休职工江春泉老人就是其中一位。“我每天没事都会来这里看书,已经坚持了好几年。”江老说,由于家里没有电脑,他习惯到这里翻阅书报,查找资料,获取信息。
像江老一样,去年共有159418人(次)来图书馆读书学习,46074人(次)借还书,借还书册数252674册。“从借还书人数看,近几年读者群在不断扩大。但跟上世纪八十年代比,进馆阅读的人数还是有所减少。这主要是因为过去只能来馆阅读纸质文本,而现在阅读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市图书馆负责人李翠萍说。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几个大型书市,发现选书、购书的人比平时略有增加。湘潭书城内某书店的老板张先生告诉我们,虽然现在书店生意比过去难做,但这并不意味着市民阅读需求下降、读者数量减少,因为如今购书渠道越来越多。总的来说,湘潭的阅读风气较好,除了因学习、工作需要购书外,现在有更多市民会因阅读兴趣购书。
多种方式 助力阅读
当然,“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除了靠市民自身阅读习惯的养成,也要靠政府、社会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阅读的便利。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领“全民阅读”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去年,市图书馆新增了大量书籍,添置了电子图书借阅机,在市内设置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并陆续开展了分管建设和流动图书点建设,让市民在生活中对书触手可得。
除了硬件建设,要引领全民阅读,还要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近年来,我市开展了莲城读书月活动,让浓郁的书香飘满莲城。市图书馆还常年举各类活动,如免费电影、流动图书点送书、碧泉讲坛·湘潭文化讲坛等,营造全面阅读的氛围。
而在我市农村,“农家书屋”已遍布每一个行政村。阅读为农民朋友带来精神食粮,也给农村、农民送去了现代科学和文明。
热爱阅读 学会阅读
有了阅读的场所,还要学会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如何阅读尤为重要。
“不可否认,现在的学生学业压力很大,但是,我们不能把阅读当做一种负担,而是要热爱阅读。”市益智中学高级教师彭炎说,有些家长觉得阅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学习,实际上,阅读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业,形成良性循环。
彭炎说,学生可以选择语文新课标“名著导读”中的推荐书目,阅读经典,汲取精华。同时,她也不排斥学生阅读“校园小说”。“毕竟每一种文学作品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但一定要坚持健康和适度原则。”她补充说。
关于阅读,市图书馆负责人李翠萍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人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年轻人可以通过文化讲座、新书推介会充电;老年人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关注健康、饮食方面的书,并将知识带给全家人。
对于越来越盛行的电子阅读,李翠萍认为这与纸质文本阅读并不矛盾,只是载体不同,阅读关键在于汲取知识。为了给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阅读者提供便利,市图书馆除了纸质图书,还提供了大量电子图书及视频、音频等。
与书结缘的家庭
今年72岁的陈长工,是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人。在村上,他名气很大,因为在20多年前,陈长工把自己的4个子女培养成了大学生,这在当时来说,算得上是件很轰动的事。
陈长工虽然没有念过大学,但他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由于从事的工作与戏曲有关,他看得最多的书就是与剧本、曲艺、历史有关的类别。陈长工告诉我们,由于育有5个孩子,家里的经济压力比较大,他以前很少买书,每次都是去图书馆借书看,边看边把内容记下来,回去说给孩子们听,书也成了他和孩子交流的纽带。
陈长工的长子陈金亮说,他从小在农村长大,父亲却一直在县城工作,每个星期只能回家一两次。对他们而言,每周父亲的归来就是他们最大的期盼,因为父亲每次都会讲精彩的故事,内容包含国外的侦探小说、国内的武侠小说,凄美的爱情小说等。小时候最美的世界都来源于父亲的讲述。
陈长工爱读书,影响着他的子女,他们都爱读书,也会读书。5个子女中有4个考上了大学,陈长工也因此成了村上的名人。一代影响一代,陈长工的长孙也好读书,前不久从中科院研究生毕业。
平日里,陈长工读的书涉及面很广,也爱研究农村民俗风情,经常收集相关素材,然后将一些好人好事写成剧本。而他的妻子酷爱戏曲表演,他俩经常“夫写妇唱”,外出表演。
如今,陈长工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上午雷打不动的事是看书,一看就是一上午。陈长工告诉我们,退休后,他开始专攻古诗词,至今坚持了10多年。目前,他已经写了200多篇古体诗,虽然很少展示给外人,但他却从创作中找到了很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