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湘西州百个特色村寨搭上“旅游快车”
湖南日报
 
04-23 11:11

湖南日报4月23日讯  4月19日一大早,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施全友一家便忙活起来。这个偏僻的苗寨,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来村视察后,游客络绎不绝,施全友便趁势办起了农家乐。他说:“苗家菜豆腐、腊肉、酸汤,是我们招待客人的主打菜。生意好时,我每个月能赚3000块呢!”

施全友对自家的农家乐充满信心,因为他听说十八洞村不光纳入了自治州生态文化旅游特色村寨,还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单,“游客肯定越来越多”。

自治州崇山峻岭之中,像十八洞这样特色突出的土家苗寨村寨为数众多,而且往往越偏僻古朴,越特色浓郁,越贫困落后,越保存完好。为此,自治州确定了100个生态文化旅游特色村寨,让其搭上全州年产值增长20%以上的“旅游快车”,加快山寨的脱贫致富步伐。

目前,自治州已整合扶贫、旅游等部门资金,把40个重点古村落纳入了州直单位和县市新一轮建整扶贫联系村范畴。为其选派了“第一书记”,派出工作队住村帮助谋划旅游发展蓝图,着手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特色民居保护等项目,实施旅游厕所、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标示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关部门近期已着手组织100名乡村旅游带头人参加培训并赴外地学习考察。

在保靖县吕洞山贫困片的3个苗寨,随着旅游扶贫项目的逐渐实施,群众从中尝到了甜头。2014年片区接待游客41.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921.63万元。(张湘河)

短评:扶贫要善用当地资源

自治州、张家界依托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使大批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而怀化麻阳通过机制创新,发展葡萄、半夏等特色产业,全县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提高了一倍。

这些地方的经验主要有一条,就是善于用好当地资源,并通过政府扶持、机制创新,发展贫困群众广泛参与的特色产业,从而加快了脱贫步伐。

实施精准扶贫,既要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开发的路子。各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不同,发展产业要用其所长、力求实效,切忌搞一刀切、一窝蜂。只有发挥优势、做出特色,产业才会兴旺,贫困群众才会获得更多实惠,一个地方才会实现可持续、可推广的脱贫致富。(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