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互联网思维影响深远 环境保护也要“互联网+”
株洲日报
 
04-22 14:18

株洲日报4月22日报道4月15日,株洲市环保局局长李必农接听12345市长热线。短短2小时内,先后有13位市民拨通热线投诉,涉及大气污染占了7个。笔者在点赞环保部门开门纳谏的同时,更深感在移动互联时代,平台正成为撬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杠杆,环境管理部门在利用互联网手段方面,是否还可再加把劲?

换言之,“互联网+”环境保护,大有可为。

以环保举报热线“12369”为例,给了群众一个环境监督的渠道,但存在时效性不强、事实度不足的缺陷,能否再创新一下手段,让环境监督更常态化,门槛更低呢?如微博、微信举报、“随手拍”举报,这能让环保部门迅速、便捷地获得现场一手资料。

还有环评。我国明文规定,项目环评必须邀请公众参与,如果能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手段,环评公众参与的社会监督作用也许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避免征求公众意见环节流于形式。

环境保护是个大课题,“互联网+”,不仅是指创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最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对于环境管理部门,同样需要对公众良好环境质量的渴望进行重新审视,对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需求进行重新审视,对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进行重新审视。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互联网+”正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变革。环境保护的“互联网+”完全可以有,而且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