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和朋友一起坐在“空中花园”里喝茶。
郑淑华掀开地膜,让豆苗多吸收阳光。
郑淑华抱着刚挖的鲜笋乐开怀。
编者按
在都市里,我们每个人在急匆匆的生活中行走,与泥土和植物似乎日渐疏离。而有一些人,却希望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滋味和色彩,蔬果飘香、鲜花盛放的田园何其令人向往,于是他们,或者选择在原地开辟一方天地,或者干脆离开城市去寻找。这,就是常德版的《归园田居》。
故事一
“空中花园”让生活诗意满满
雅致的桌椅、精美的茶杯在红色太阳伞的庇护下显得格外浪漫,桃花、月季、茶花、紫荆花、飘香花、攀藤花等80余种花草树木在四周各展风采,坐在这样的花园里喝茶是不是有置身欧洲小镇的感觉呢?其实,这是家住市城区朝阳路某小区居民刘女士的“空中花园”而已。
这是二楼一个50多平方米的露天阳台,花园中桃树已有近2米高,这个时节,茶花、月季正在肆意绽放,飘香花也在努力向上攀援。而2004年刘女士刚搬进新房时,这里还是空空荡荡的。喜欢绘画的刘女士对身边的植物情有独钟,每次经过市城区一些绿化带时,总会被莫名的幸福感包围。直到2006年的一天,她站在阳台上时发现左邻右舍的阳台上摆满了盆栽,突然间有了灵感。
自那以后,刘女士只要看到漂亮的花花草草就琢磨着带回家,身边的朋友也时不时送些花苗。她在市城区某宾馆从事财务工作,工作之余除了户外骑行,最喜欢的就是待在自己精心设计的房间里绘画,打理花园里的一草一木,她也从一个业余的爱花之人成为了颇有专业范的“花主”。以前不懂飘香花的向阳习性,浇水太多,导致飘香花只幸存一株,后来把它放到向阳的地方,为它剪枝,并买来紫竹搭架让其攀爬,现在她的花园里又有了3株飘香花。在她的花园里逛一圈,惊喜不少,仅月季就有10余个品种,还有一些少见的热带花,为了让这些热带花在冬天能存活下来,她会特意把热带花搬到办公室的空调房里,让它们在温暖的环境里生长,现在夏天快来了,她又准备让它们重新回来花园的大家庭中。快10年过去了,当年那个空荡荡的阳台已经化成一个百花争艳的“空中花园”,“每个季节都能看到不同颜色的花绽放,看到它们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美好而宁静的。”
对花草精心照料并与之为伴的日子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也让她体会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从那以后,她开始尝试自己做手工,为此她买来了缝纫机,“我们家的窗帘、桌布甚至是茶杯垫都是我自己做的。”刘女士喜欢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生活的乐趣,她经常邀上几个好友到家里,亲自下厨,饭后和朋友们到花园中喝茶聊天。不仅如此,刘女士告诉记者,这“空中花园”的美景也并非她一个人独享,因为她住在二楼,楼上的邻居推开窗便可看到花园中的美景,尤其是早晨,经常可以听到楼上的孩子对着花园的花草树木晨读。
朋友和邻居们对花园的喜爱让刘女士找到了精心打理花园的动力,最近,她买了室外阳台设计书,准备将自己的花园重新打造一番。“我会这让爬藤爬满这面墙,在左边围栏边种上迎春花,在右边的飘香花旁再种点其他颜色的花,让整个花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生机、色彩更有层次感。”刘女士和记者描绘着自己“空中花园”的新蓝图。(常德晚报记者何治民)
故事二
郑淑华的“农夫”生活有点“田”
劈柴种菜辞都市养鸡放鸭隐田园
在都市里拥有一套住房是很多人的梦想,而在城里有房子的郑淑华,却以在农村生活为乐。她在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白鹤山乡长胜桥村2组租来的地里,每天种菜浇花、饲养土鸡,真正回归到自然中,享受着乐不思蜀的田园生活。
4月13日,记者沿着白鹤山乡长胜桥村的乡村小道走200米,一片翠绿的竹林让眼前豁然一亮,竹林边的宅院前,波光粼粼的池塘边种着不同品种的鲜花。一群土鸡忙着在屋后橘园下追逐、刨食。左边菜地里的冬苋菜已经成熟,莴笋、香菜散发着丝丝香味,正等待着人来采摘——这就是郑淑华近两年来辛苦打造的田园小院。而这位精瘦的老者此刻正挥着锄头在竹林间挖春笋。
今年63岁的郑淑华曾是武陵区城南计生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家在市城区某小区。几年前,在一次检查中被发现患有甲状腺瘤,加上退休后整天呆在家中,她萌发了到乡村生活的念头。2013年8月,郑淑华不顾家人的反对在长胜桥村租房租地,开始了她的“农夫”生活,不仅居住环境很田园,而且生活方式也很乡村化。
“我现在的生活,就跟花草树木、鸡猫狗缠在一起,和农村人没什么区别。”郑淑华乐呵呵地说。她正在竹林里挖春笋,一把锄头三下两下锄进地里,很快,埋在土里的一个鲜嫩春笋被挖上来了,“这可是原生态,味道可鲜美了。”
她的一天,是从每天清晨5时30分开始,定时催她起床的“闹钟”,就是自己养的一群动物朋友。一大早,院子里就响起了动物协奏曲,45只鸡“咯咯”鸣,1只小灰猫“喵喵”叫,妞妞、阿黄和小黑3只小狗“汪汪”吠,热闹非凡,直到她起床,煮好东西喂它们,它们才争先抢食,停止了叫唤。
长长的一天,郑淑华都会在院子里打理她的菜园和花园,淋水、施肥、除虫、剪枝,似乎总有干不完的活。她常常忙得忘了时间,直到肚子饿才记起该吃午饭了。
天快黑的时候,后院里一阵高过一阵的动物叫唤声,提醒郑淑华又要去喂食了。她拿起一个盆,往里添了一些剩饭,拌上糠和玉米粉,搅匀后倒在了后院的食槽里。一到开饭的时间,这些鸡、猫和狗都开始向她围拢过来,甚至都往身上扑,弄得她一身泥。
所有的事情都忙完了,她就会到屋前的果树下吊胳膊、踢踢腿,做些适应性运动,逗弄下3只小狗,偶尔和邻居们拉拉家常,直到晚上10时进入梦乡。在长胜桥这个小院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为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你说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赛过活神仙。”郑淑华笑着说。
郑淑华坦言,自己喜欢农村宁静、闲适的生活,所有的事情都不那么赶,农村的食物也是,不必在农药化肥的催促下,急匆匆地成熟,走向餐桌。“自从到这里生活后,清新的空气、规律的作息时间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大有益处,肩颈疾病没有复发,睡觉也安稳很多。发现自己越来越习惯了,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这个田园小院倾注了母亲的心血,两年前还是一栋破房子外加一片荒凉的坡地,没想到她两年时间把这里打理成世外桃源。现在我每周都带孩子过来体验生活。”郑淑华的小女儿彭曼说,当初自己反对,主要是因为担心母亲一个人长期住在乡村,身体吃不消。现在看到母亲身体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自己也放心了。(常德晚报记者曾玲文/图)
相关报道:
城里人不做 当起“山里人”
江西晨报讯 记者黄之昊蒋雅楠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车水马龙的街道……如今的南昌,充满现代气息。然而面对城市的喧嚣,部分市民却选择到山里租房子,由“城里人”摇身一变成了山里的“隐居者”。过着远离世俗,自娱自乐的桃源生活。
今年64岁的黄火根就是其中一员,从2009年到梅岭一个山村租了套房子后便迷上了“隐居”的生活,“山里的生活是那么自在、自由,这里有在城里享受不到的清新空气。”黄火根如此说道。
退休后去外地感受田园生活
和很多到山里租房的市民一样,黄火根从小在南昌市区生活。
“我原来是在电缆厂工作,住在公司宿舍。”黄火根回忆道,大半辈子生活在都市高楼中,没想到退休后却到了山野田间生活,“我是1996年退休的,那时候还年轻,便跟着爱人去江苏常州一个小乡村去照顾爱人父母,正是这个决定,让我彻底爱上了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
从城市到乡村,本以为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但现实恰恰相反,“到了乡村,我和爱人自己种种菜、养养猪,一种从来没感到过的‘轻松’感油然而生,妙不可言。”
回到南昌在梅岭山腰租农房
直到2009年,黄火根的年纪越来越大,子女便催着父母回南昌安度晚年,出于对乡村生活的念念不忘,老两口便想到在山里租房子住。
黄火根笑着告诉记者,自己的弟弟妹妹经常爬山锻炼身体,听说在梅岭有农民出租房子。于是,他和爱人在当地租了一间房,而这一住,便是6年。
黄火根对于搬进山里的当天的情形记得特别清楚:“我是2009年11月8日正式搬进来的,当时租了个大货车,家具没多少,倒是自己原来在常州种的稻谷、养的鸡还有猫猫狗狗就占了半个车厢。”
在山里生活感受久违邻里情
要说山里的生活给老两口带去了什么,那便是浓浓的“邻里情”。“原来住在电缆厂宿舍,邻居见面能点个头,笑一下就已经算是关系很好的了,而农村的邻居却像是‘亲人’一样。”
在邻居的帮助下,黄火根种菜技术日渐成熟。如今在梅岭的房子前,黄火根种上了诸如秋葵、韭菜、萝卜等等养生菜。当菜成熟后,邀上三五邻居来家吃顿饭也是常有的事。
在梅岭住了6年,黄火根俨然成了半个“梅岭人”,“我刚刚住过来时,身边来自市区的邻居只有一户,渐渐地,这里越来越多市区的人来租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