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郴州站4月14日讯 (记者 胡刚 通讯员 朱若葵)暖春四月,苏仙区桥口镇,春光旖旎。这个小镇90%以上的土地种植花草树木,苗木销量和销售额均位列全省乡镇第一。该镇党委书记李仕兵介绍,这个曾经是稻谷加稻草的传统农业镇,通过“美丽产业”升级,成就了增收致富的梦想。
桥口镇白溪村享有“湖南第一草皮村”的美称。说起该村种植草皮的历史,村主任曹书军介绍,1990年,驻扎在白溪村附近的部队为帮助村里发展生产,引进了草皮种植这一项目。当时,部队专门派出一位老花匠给村民传授草皮种植技术。在部队的帮助下,原村党支部书记曹晓毛带领村民从试种0.2亩开始,草皮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如今该村家家户户种草皮,全村3000余亩田土全部种的是草皮。
不满足于在村里种草皮,白溪村还有100多户村民走出村子,到周边村镇和省内怀化、湘潭、娄底乃至重庆、江西等地租地种植草皮。今年,由该村村民在全国各地种植的草皮面积达1.5万亩以上,2013年,白溪村种植的草皮铺进了广州亚运会大赛场。
草皮种植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绿色高效农业的发展范本,从白溪村起步,草皮种植沿着郴州大道不断延伸,渐渐形成花卉苗木产业,郴州大道沿线的桥口镇、望仙镇各个村组家家户户种植草皮和花卉苗木,蓬勃发展的高效农业,带活了郴州大道两旁的绿色产业带。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迁,如今,利润更高的培育花卉苗木产业渐渐开始成长,“草皮村”正在开始向“花卉苗木村”转型。
在桥口镇石河村,在以奖代投的鼓励下,村里扩种了1000亩杉树、500亩樟树、500亩红叶石楠和桂花树、1000亩草皮,到年底预计人平可增收2000元;村里还成立了石河村花木和草皮协会,通过建立“支部+协会+农户”的经济组织模式,让种花木和草皮没有后顾之忧。形成了以栖凤渡、五里牌、马头岭等乡镇为主的15万亩油茶林基地,以桥口、许家洞、马头岭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楠竹基地,以卜里坪、许家洞、马头岭等地为主的2万亩葡萄基地,以桥口、望仙等乡镇为主的5万亩绿化草皮、花卉苗木基地,以良田等乡镇为主的1万亩高山菊基地。
以花木产业为主轴、多产业跨界融合,花木产业成就了花样精彩,郴州大道沿线,一大批绿色产业项目正在快速成长:投资1500万元建成的苏仙竹博长廊,长15.1公里,150余种、100万余株不同形态的竹子,摇曳生姿;石河竹博园整体分为散生园、丛生园、混合园及精品园,整个园内竹亭环合、亭石呼应、动静结合、情景相映,是市民清心静心、休闲怡情胜地;西起麻田村东至龙潭移民新村的“藤本长廊”,投资1600万元,全长3公里,拥有10座特色景亭,47座景观花池,成为郴州大道上一道亮丽的街景;东旭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依山而建的苗木基地,投资1.6亿元,培育绿地苗木150余种,银杏、罗汉松、红豆杉等名贵树木50余种,完成了近20项大中型优质绿地工程,建成基地面积1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