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不走寻常路 中南大学国贸硕士回花垣放牛
团结报
 
04-14 09:15

团结报4月14日报道  “看来,硕士生放牛也有出息,我们嘲笑他,说明我们愚昧。”4月12日,我们来到花垣县雅酉镇麻家村,村民围着我们说。他们认为:本村青年龙胜新拥有中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学位却不考公务员,不去大城市谋职,并不是他没有勇气和能力,而是因为有更大担当。

一位智障者,唤醒创业梦想

“呵呵,我有工资了。”来到龙胜新养牛基地,一位30多岁的男青年,边吃饭边向我们炫耀。龙胜新告诉:“他因为智障打工没人要,我每月出1500元,请他做点事情。”

“2011年毕业,本想好好玩一段,可村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境遇,特别是这位智障青年的境遇,让我心情沉重起来。”这位年方27岁的青年人,让我们亲身感受到新一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他说:“我有文凭,找一份好工作并不难,但这只能解决我一个人的问题。”

带着解决“多人问题”想法,他决定自主创业。与牛同住农用车,与舅同睡路边村。通过历时近半年的社会调研,他发现许多畜牧交易市场,牛的数量越来越少,当地农耕型牛需求量虽然减少,但肉用型牛需求量却越来越大。于是,他决定兴办家庭农场,养殖湘西黄牛。

一个新理念,赢得家庭支持

“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盘出个大学生。没想到他又回到原点当守牛郎。我气得睡不着觉。”龙胜新的父母开始并不同意他搞什么养殖,他只好各个击破。

“打工只是‘找钱’;创业才会‘生财’。”中专毕业、美丽善良的妹妹,站到了哥哥一边。

“创业的路,走,必须比别人早;做,必须比别人好。”中师毕业、聪明贤惠的妻子也“入了伙”。

“妈,您就同意借些贷款吧。如果不成功,我们再去打工挣钱。大不了只是学学西方的消费理念,把今后4年的工资提前先用啊。”龙胜新的决心和含泪的说服,终于换来了母亲的同情:“好,你们借吧,到时莫后悔!”

龙胜新从亲戚、银行、朋友等处借得22万元创业资金,他亲自修牛圈、水池,亲自挖沟、引水。穿乡走寨,买得20头湘西黄牛,当起了放牛郎。

放牛需要坚持,他在山上搭一间茅屋,不论天晴、下雨,都住在山上,观察牛的习性、研究牛的食好。一个下雨天,龙胜新摔得满身稀泥,跟着牛群回到养殖场,被人嘲笑的母亲既生气,又痛心地劝他:“您何必这么辛苦呢。明明可以找到好工作,你却不去找。”

他不断地安慰母亲,不断地钻研养牛技术。向村里的草医麻良才和一些专业人士学习消毒、种草、屠宰、打针、人工授精等技术。3年后,母牛产仔率达95%以上,小牛成活率达100%。牛群已发展到100多头。父母、妻子及几位村民都成了养殖场的员工。母亲的脸上也有了笑意:“看来,他的选择是对的。”

一只牧羊犬,成为贴身卫士

“汪汪,汪汪汪……”下午3时,龙胜新赶牛回家,一头牛走岔了路,他捡起一个石头向岔路方向甩去,一只牧羊犬便迅速冲过去,用叫声和咬物的架势把那头牛拦回了牛群。员工田金成告诉:“他的同学吴明坤被他的创业精神感动了,送他一只牧羊犬。这犬经过他的训练很听话。”

“他为我们提供了示范,消除了后怕,”采访快结束,一位开始养殖黄牛的村民告诉:“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有养牛户60多户,其中,20头以上规模的有6户。”

“现在要解决的是草场建设问题,山上荆棘太多,牛吃草进不了。希望相关部门支持我流转荒山,扩大草场和养殖规模。通过草食收购、安排员工、土地增值等渠道帮助更多的村民增收。”说着,龙胜新拿起柴刀说:“我去清除山上荆棘,每天干一点,实现愿望就快一点。”

“嘘嘘……”随着一声口哨,牧羊犬向他跑来,跟他走进了山林。(张耀成 龙继刚 吴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