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宁远救助站副站长周泽宇:生命在救助中闪光
永州日报
 
04-09 12:07

永州日报4月9日报道  1983年11月,周泽宇进入宁远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31年来他专注于救助事业,用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为流浪乞讨人员做好事办实事,赢得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为民解困 胜似亲人

2012年9月的一天,宁远县救助站接收了一名年近60岁的智障流浪妇女。这名妇女一直神志不清,救助站的同志想尽办法与她进行沟通,但她总是不停地自言自语,来回走动,什么都问不出来。周泽宇只好带领工作人员送其到县康乐医院治疗,边治疗边帮助她寻找家人。他们拿着这名妇女的照片去公安局户政股核查户籍信息,还到县城周边十几个村查找,但都一无所获。在老人住院治疗的十多天里,周泽宇不仅每天为老人端茶送水、洗衣服、倒便盆,还每隔两三天就带着爱人提着水果到医院看望老人,并让爱人给老人擦背洗澡。周泽宇爱人第一次来帮老人梳头时,蓬头垢面的老人浑身腥臭,头发凌乱纠结成一个“发饼”,周泽宇爱人足足侍弄了一个多小时。同住院的人员见了直夸周泽宇夫妇待受助大娘胜似亲人。十多天后,在去康乐医院的路上,周泽宇看见了一则寻人启事,辗转联系,得知救助的老人就是蓝山县祠堂圩乡人张桂珍。老人因精神病发作离家出走,此时已经20多天,其儿女都以为老人不在人世了。被接走时,病情得到控制的老人及其家人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爱岗敬业 业精于勤

救助工作是良心活、体力活,也是一种专业技术活。在宁远县救助站,周泽宇资格最老,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可以根据救助对象的口音、语气、衣着打扮、眼神和一些习惯性动作找到线索,比较准确地判断出受助人员是何方人士,被同事们称为“辨音师”和“活地图”。2014年2月11日,救助站接进一位约70岁的老大娘。老大娘头部外表凹陷,口齿不清。经医院救治和耐心交谈,周泽宇从其口音判断她是本县太平镇一带的居民。周泽宇将逐个地址与老人交谈核对,当说到白土这一地名时老人表情很激动,周泽宇基本确定老大娘的家可在白土这一带找到。两天后,周泽宇护送老大娘到太平镇白土片区,走访了白土片区几个村,最后在老白土村找到了老人的娘家。原来老人名叫房池秀,今年70岁,年轻时嫁到保安乡老许家村大冲自然村。房大娘多年前曾因车祸头部受伤导致语言失常,这次已离家多日,家人正四处寻找。

以善为药 战胜病魔

周泽宇仁爱和善业务强,被同事们尊称“大哥大”。新来的同志向他讨教工作“秘方”,周泽宇语重心长地说,我没什么秘方,不过是喜欢这项事业。救助事业是菩萨事业,流浪乞讨人员最为弱势,最需要服务,如果救助不及时,也许会危及他们的生命或断送他们的前程。作为救助工作人员,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好。

2008年,在救助岗位奔忙了20多年的周泽宇,被省肿瘤医院检查诊断患上了AII级恶性淋巴瘤,他不得不放下手中工作住院接受治疗。在治疗期间,他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劝阻,利用每次化疗回家休息的空隙,坚持把落下的工作尽量一一做完。他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我来说,工作上的事做好了才安心。行善积德,做好事帮助别人就是特效药。”出院后,他边服药边坚持工作,样样干得出色,其劲头和激情根本不像个病人。令人吃惊的是,他的身体居然奇迹般地渐渐好了起来,开始两年内医院要求一年复查一次,现在是两年复查一次,身体已无大碍。绝处逢生,周泽宇更加乐于助人,更加热爱工作。由于工作突出,周泽宇也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记者 万珂铭 通讯员 唐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