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赞!永州一大学社团28年接力关爱老幼
永州日报
 
04-09 11:07

永州日报4月9日报道  赠人香花手留余香。在湖南科技学院有一个庞大的爱心集体,他们以“学雷锋、献爱心、送温暖”为宗旨,通过募捐、拉赞助等方式在校内外举行公益活动300余次,积极筹措善款20余万元,为校内贫困学生、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校园周边居民送去了温暖和爱心。

28年接力关爱老幼

人文社科院青年志愿团、一毛钱基金协会、爱心服务社等社团是该院典型的公益团体,成立最早的已达到28年,在这28年中,志愿者们坚持每月开展公益活动,定期看望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并与他们开展活动,充实他们的生活。

“这么多年来同学们定期来看我,没有间断过,感谢同学们的照顾,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家住柳子街的失明老人陈伟谈及湘科院的志愿者时激动得连连称赞。

2014年10月,一毛钱基金协会到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看望残疾儿童,在得知学生很久没有吃过饺子后,志愿者们亲手为他们做饺子。“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感觉我们做的事很简单,但却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同时也给了自己一种莫大的鼓励。”广告1402班甘雨说。

爱心服务社社长陈素娟回忆起第一次献爱心的经历:大一时和学长们一起去看望聋哑儿童,那时已经是冬季了,但还有一个小男孩穿着拖鞋,脚已冻肿,衣服也很单薄,我们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决定从爱心小屋中挑出衣物专程送给他。陈素芳说,正是这件事,她决定加入湘科院的志愿者队伍。

义务维修进社区

在湘科院,有一批“理工男”和“女汉子”,他们舍弃个人娱乐时间,泡在实验室内专研电子设备,哪里需要维修电器时,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该协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向公益活动方面发展。在这31年间,协会定期购买小家电及生活用品,赠送给农村贫困家庭,并帮助他们检查线路,排除用电安全隐患。

每个学期,社团都会开展多次义务维修活动。开展活动时,协会成员带着牌子挨家挨户敲门宣传,而每次义务维修的前期宣传都要覆盖好几个小区。协会副会长吕游说:“每次维修都会收到几百件电器,为了让大家早点用上电器,我们通常会熬夜加班修理,有时候,转螺丝刀的手都会磨出血泡,但社团成员丝毫没有怨言。”一次,活动期间气温骤降,还下起了雨,协会干部便率领成员到学校东门口避雨处设置摊位,坚持把义务维修进行下去。协会副会长张辉回忆说:“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感冒了,但是第二天还要泡在实验室维修电器,因为我们承诺了领回电器的时间,就一定在期限内尽力修好。”

在菱角塘开展义务维修的时候,社团成员了解到一位残疾老人需要修理电器,于是一组人带着工具箱专程到老人家中修理,并帮老人排查电路,消除电线老化等隐患。

雷锋岗风雨无阻

在湘科院的东门口,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张桌子,一把长椅,一面锦旗,就是雷锋岗的服务阵地。雷锋岗是教育系学生党支部日常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自2005年成立以来,近两千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此上岗执勤,风雨无阻。他们做着很平凡的事,诸如为老师、同学提供公平秤和雨伞,给陌生人带路,给老师提米或其他比较重的物品……所做的“好事”累计已达到1500余次。

“从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不知不觉已在雷锋岗执勤两年了,这两年间我们尝试走出‘岗位’向社会传递爱心,义务劳动、公益宣传、义卖、献血,每一次爱心服务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成长蜕变。”数字与媒体1302班郑梦莹如是说。

家住湖南科技学院的张先生是一名孤寡老人,因风湿的缘故,腿脚不便行动困难。雷锋岗的成员们得知后,每周都会派两名同学轮流去帮助老人,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天气好的时候,同学们搀扶着老人出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聊身边的趣事,老人常说是这群孩子让他的生活有了幸福的味道。

义教义捐常驻校园

“集合大家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发扬爱与奉献精神。”是爱心服务社和一毛钱基金协会的服务宗旨。两个协会相继成立以来,通过义卖、义演、募捐等方式为在校贫困学生、聋哑儿童以及地震灾区筹集资金共10万元,公益活动范围覆盖零陵区的每个乡镇。

2011年,理学院学生王正辉家中发生重大变故,在他面临辍学的困难时,一毛钱协会帮他筹得18000余元善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2014年,电信1301班团支书李杰的父亲脑溢血复发,需要尽快接受治疗,李杰家却无法凑足5万块钱的治疗费,基金协会了解情况后,组织成员在校内外进行募捐,并且辗转千里到李杰的家中去看望他父亲,送去了13700元的慈善捐款。

爱心之举,不胜枚举。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弘扬雷锋精神的先锋模范,爱心社团的活动正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谱写公益事业的新篇章。(记者 彭沛 通讯员 许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