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龙山95岁老红军为其首长守墓60年
红网湘西站
 
04-07 09:00

26504

图为4月4日,老红军陈本初(左二)和老伴在龙山民政工作人员陪同下为烈士苏杰献花。 图/张海燕

26505

红网湘西站4月7日讯(特约通讯员 杨志富 张海燕)4月4日,清明节前夕,龙山县95岁在乡老红军陈本初和自己的老伴一起,在孙女及当地民政干部地搀扶下,来到该县烈士陵园,将一束鲜花轻轻地放在烈士苏杰的墓碑前,眼里饱含泪水。

苏杰曾是陈本初老人的首长,时任湘鄂川黔红二、六军团红17师师长,是江西永新县苏家巷人,1935年夏天,14岁的陈本初在苏杰领导的部队当上了一名红军。同年7月28日,在龙山县位于招头寨的一次战役中苏杰壮烈牺牲,年仅24岁。长征结束后,在甘肃省天水县,陈本初因生了一场大病,被寄养在一个老党员家中,1955年回到龙山老家召市镇。

2014年,该县将501名散葬烈士墓集中迁葬,苏杰墓从召市镇龙头坳迁葬县烈士陵园。在这之前的60年里,老红军陈本初和儿子、孙子一起,半个多世纪如一日忠诚守护着烈士墓。

烈士墓距老人的家有一里路,墓园旁,老人亲手栽种了一片竹林,如今已苍翠欲滴。每到春天,“沙、沙”的竹叶声仿佛为英烈唱着一曲抚慰的歌。

“老首长,放心吧,你不会孤单,我会世代守好你的墓。”回到家乡后,他便在儿孙面前立下了这个家规。

60多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人们总会看见他们一家祖孙三代,年年清明节来烈士墓前祭拜。

老人十分节俭,有时,桌上掉有一粒米饭,他都捡起来喂进嘴里,舍不得浪费。但纪念烈士却十分慷慨,每年都从工资中拿出钱买些祭奠品送去。

“这些年,我们已将苏杰伯伯当成亲人了。”陈本初的儿子陈大善说,“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兄妹不要忘本,要铭记历史,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

近年来,烈士墓地成为了召市镇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陈本初也成了烈士事迹的义务讲解员。

2005年,苏杰烈士的孙儿从海南工作的地方来到龙山祭祖,听到当地群众说,这么多年,是陈老红军家一直守护着烈士墓。烈士后人十分感激,紧紧握着老人的手,热泪盈眶。现在,还和老人时常联系。

如今,苏杰烈士的墓已迁入县烈士陵园,四周青山巍巍,耳畔松涛阵阵。天气晴好时,已经和儿女住在县城的陈本初和老伴一道,只要身体还行,便会去烈士陵园走走,瞧瞧。

“我时常看见首长骑着一匹枣红马,从山那边过来。”今日看望“首长”后,陈老坐在陵园的长木凳上,说完这话,眼里已是一片泪光。

延伸阅读

苏杰,出生于江西永新县苏家巷一个贫苦市民家庭,他历任湘赣省军区第一分区政委、赤少团政委,红17师团长、团政委师长等职,一九三五年中央军委任苏杰担任红17师师长以后,他身负重任、忘我的工作,率领全师干部战士转站湘鄂川黔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和土匪武装的多次围追堵截,取得了辉煌战果,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八日,在龙山招头寨与敌军作战时光荣牺牲,时年24岁,成为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时期战斗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救国救民的宏伟志愿、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他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