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父亲立下遗嘱含笑而去 女儿手捧骨灰撒入洞庭
长江信息报
 
04-03 10:02

长江信息报4月3日报道 在农村,大部分老人都希望自己去世后能有一块好墓地以入土为安。然而,近日巴陵石化安居园社区2位老人去世后,其亲属根据他们的遗愿,分别将他们的骨灰撒入洞庭湖和长江之中,实现了二老生前嘱托“殡葬树新风,骨灰撒江湖”的夙愿。

3年前的一天,居住在安居园社区的80岁高龄的常科发、任淑霞老俩口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杭州一位市民乘船将逝者的骨灰撒向湖中。当时,他们觉得这种方式是值得提倡的殡葬新风,老俩口便商量着“百年”后也要采取江葬或湖葬。为此,他们给3个子女立下遗嘱,二老百年归老后都不留骨灰,直接将骨灰撒入长江。他们还告诉子女,现在参加工作的,都四海为家,死后没有必要非得回祖籍老家安葬,选择江葬或湖葬这样的方式,既可给后代多留一点土地,也可少给后代添麻烦。“几个孙辈的后代都在外地工作,你们今后老了也要去投靠儿女,没必要为了祭祖来回奔波。”

老人的长子常伟军及兄妹也积极支持老人的想法,都认为百川归海,祭祖时在居住地的河流水域进行,即可达到祭拜的目的。今年3月,常科发老人去世后,他的胞弟建议留下一点骨灰带回长沙老家安葬,任淑霞和子女们却以尊重常老的遗愿为由,拒绝了这个请求。

无独有偶。有40多年党龄的李驾舟原是巴陵石化的一名正处级干部,在岗时清正廉洁,克已奉公,以身作则。3年前被查出身患绝症,他坚强地与病魔斗争的同时,给妻子和独生女儿立下遗嘱:“不留骨灰,骨灰撒入洞庭湖”。

3月8日,是李驾舟出殡的日子,葬礼上既没有燃放鞭炮,也没有抛洒纸钱,洞庭湖岸边的仪式简单而肃穆。他的女儿眼含热泪,手捧骨灰盒,将父亲的骨灰一点一点地洒在了洞庭湖中。“今天,我们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让父亲在洞庭湖安息,也算是为他光辉、灿烂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两位老人的后代敢于破除迷信,移风易俗,遵循厚养薄葬的理念,完成了老人的遗愿。”云溪区民政局主管殡葬的副局长贺亚武表示,江、湖葬不违背中国传统丧葬理念。相较于传统土葬形式,推广江湖葬、树葬、花葬、壁葬、塔葬等生态殡葬方式乃大势所趋。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生态殡葬方式能够有效缓解逝者与生者土地矛盾紧张的问题。

贺亚武介绍,江、湖葬好处很多,既节约了土地,减少了殡葬开支,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是一种文明、绿色的殡葬方式,值得推广。此外,江、湖葬还能引发活着的人思考生活的意义,省去了后人祭拜的烦恼,不必焚香烧纸。在清明节或者逝者忌日,亲人在江湖边走走便可寄托哀思。“虽然江、湖葬存在诸多好处,但这种殡葬方式被大众所理解接受却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尤其是农村地区。推广江湖葬,除了倡议市民改变传统观念以外,还需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和优惠政策,加深社会对江湖葬的认知。”

据了解,近年来,云溪区在殡葬改革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改变群众落后陈旧的丧葬习俗,培养文明殡葬理念,引导群众大力推行绿色环保、生态节地、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树立殡葬新风,5年前,在云溪就出现了鲜花葬、草皮葬和树葬。现在,云溪区已开辟了壁葬专区“弘善福园”,既省钱又省地,几百元就可以安葬逝者。截至目前,“弘善福园”已安葬了3000多名逝者,这在全省尚属首例。贺亚武还透露,他们计划在云溪建一座七层福塔,福塔可安置近3万名逝者。 (邹水 马自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