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长沙抗战老兵又走了30多位 幸存人数仅191人
长沙晚报
 
04-03 10:02

清明时节,除了祭奠亲人,还有一群人同样不能忘怀,他们就是为民族做出过牺牲的老兵。记者昨日获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让后人永远铭记在抗战中浴血奋战的老兵们,民革长沙市委与湖南唐人万寿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启动了“长沙抗战老兵身后安抚计划”,兴建长沙抗战纪念陵园。而就在这个清明节当天,该陵园将迎来江润德、易延绶、莫翊玲(女)、钟世炎四位老兵下葬,并为他们举行隆重的下葬仪式。

故事

老兵曾战场拼刺刀,刺死日军两少佐

“这将是老人最好的安身之所。”湖南老兵之家执委孟企平向记者深情讲述了老兵江润德的故事,老人于2015年1月29日逝世,终年94岁。

江润德1921年出生在长沙市坡子街。1938年11月8日,日军侵入湘北,并出动飞机轰炸长沙。11月13日,长沙被火海吞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文夕大火”。17岁的江润德就此投身军旅,决心报效国家。1939年初春,江润德考入黄埔军校第17期通信兵科。1941年9月毕业后,江润德被分配到云南昆明中国青年远征军总部。

1942年,江润德在新38师任通信兵营第一连第一排排长,随远征军出国开赴缅甸作战。1942年4月,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抢占仁安羌油田西北的滨河大桥,堵住了英缅大军的退路,英军第一师7000多人被人数不明的日军包围,向中国军队发出了求救电报。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命令新38师前往解围。

江润德率领一个无线班参加仁安羌战斗,在与日军拼杀中,“他刺死了两个日军少佐,自己右大腿也被敌人刺伤,露出了骨头,头部也因炮弹爆炸而受感染。幸得国际红十字会野战救护队及时抢救保住性命!但从此身上落下了多处伤痛。”这一战解救了7000多名英军,也让中国军队在国际上扬名。

“老人晚年生活都靠着我们志愿者和仰天湖社区工作人员帮忙照顾,住进了养老院直到病逝。”江润德退休后,回到长沙,居住在解放村四村,与妹妹相依为命,“尽管后期老人老年痴呆日趋严重,但他依然记得过去抗战时候的事情,偶尔会提起,怀念起牺牲的战友会落泪。”

关怀

对老兵们来说,精神层面的安慰更重要

70多年前,为了民族和国家,几十万将士在长沙的战场上浴血奋战,抵御日寇侵略。抗战期间,全国共发生了22次大规模会战,其中有6次发生在湖南。如今70余年过去了,截至上周统计,长沙发现的幸存老兵仅191人。

“一年多来,已经有30多位长沙老兵离开了我们。” 孟企平忧心忡忡,他说,目前长沙年纪最大的抗战老兵105岁,最小的也已经85岁,平均年龄在94岁左右。“他们中有相当部分生活十分困难,尤其是农村里的老兵们,他们吃过很多苦,子女也没有受过教育,这部分老兵特别需要我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像江润德老人,一生未娶,没有子女,参加追悼会的都是我们志愿者。”孟企平回忆,“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我们发起爱心捐助行动,给老人送去了奶粉和尿片,把最后的温暖送给他。”

“但相比物质,对老兵们来说,精神层面的安慰更显重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是他们最大的期盼。”无疑,能够安身“长沙抗战纪念陵园”,对长沙的老兵们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欣慰。

孟企平说,自己正在长沙地区发起社区陪伴计划,把抗战老兵和志愿者进行分区,“希望有四五个志愿者结对一名老兵,轮流陪伴、按需帮扶。让老兵们的最后几年感受到更多温暖。”

如果您愿意加入到这个计划中,可以拨打老兵之家的报名电话85058815。

铭记

打造温馨归宿,纪念不能忘却的历史

长沙抗战纪念陵园坐落在离第一次长沙会战较近的长沙县安沙镇鳌鱼村(现谭坊新村)唐人万寿园区内,由国内知名设计单位设计,现正在进行紧张的施工中,清明节起将正式投入使用。

“2014年1月,我从媒体上看到长沙市政协委员陈树先生《关于做好抗战老兵身后安抚工作的建议》,当时正好《长沙保卫战》电视剧在热播,看了陈委员的倡议,我很有感触。”湖南唐人万寿园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罗女士表示,“当时就想要有一个载体能让全社会,特别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有一处标志性的场所来纪念这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很快,湖南唐人万寿园有限责任公司与民革长沙市委达成一致,决定联手高标准建设长沙抗战纪念陵园。

长沙抗战纪念陵园由长沙抗战胜利纪念碑、长沙胜利纪念广场和陵园三部分组成。建成后将为长沙籍抗战老兵百年后提供免费的墓葬服务,墓区风格统一,墓碑上刻有抗战老兵姓名、生卒时间、抗战时期部队番号和军衔等。

“建设长沙抗战纪念陵园对于长沙纪念抗战胜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长沙抗战的悲壮惨烈与不屈抗争一定会成为广大湖湘子孙永远的记忆,更是激励湖湘子孙后代自强不息、开创进取的精神力量。”罗女士表示。

所有长沙籍抗战老兵都可以联系民革长沙市委,申请身后免费落葬于“长沙抗战纪念陵园”,联系电话:8511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