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石鼓、花石 神奇的石头铸就美丽地名
湘潭晚报
 
04-02 12:25

湘潭晚报4月2日报道 走在这座我们生活的城市,湘潭的很多地名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但是,这些地名是怎么得来的呢?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每一个地名都有背后的故事,雨湖区因雨湖而得名,岳塘区因岳塘而得名。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本报会同湘潭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以及湘潭的知名学者,为大家解码湘潭。

磨泉

湘潭有句谚语:“白水当酒卖,还嫌冇得糟”。这句谚语,讲的就是位于湘潭县锦石乡境内的磨泉与碧泉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锦石有两股泉水,一为“姐泉”,一为“妹泉”。妹泉路旁住着一户穷人,有母子二人,靠娘打草鞋,崽砍柴,艰难度日。娘善良、贤惠,每天都从妹泉里打来泉水,烧开后,免费供过往行人解渴。这样天长日久,感动了天上的神仙。

有一天,一位神仙扮成“叫花子”下凡,来到妹泉边。在喝过烧开的泉水后,作法将妹泉变成了香喷喷的美酒,帮助母子两人卖酒致富,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母亲活到了九十高龄才去世,儿子也娶上了妻子。

可是,母亲去世后,儿子渐渐地贪婪起来,又要“叫花子”帮妹泉变出酒糟来喂猪。“叫花子”笑了笑,将头上的仙冠取下抛入泉中,仙冠化成一副石磨沉入泉底。转眼,妹泉中冒出了酒糟,乐得儿子哈哈大笑。

两天后,“叫花子”不见了,妹泉酒不出,糟不见,连泉水也很少了。据说,妹泉的水被逼往了姐泉。从此,人们把妹泉改叫“磨泉”,把姐泉改叫“逼泉”。因“逼”与“碧”同音,人们又把“逼泉”叫“碧泉”。

石鼓

在湘潭县石鼓镇境内,距离昌山3公里左右,有一圆柱形花岗巨石,它面向青山河岸,直径7米,高6米,酷似圆鼓,横卧于扶椅山前田中。石面上,刻有“五子飞”棋盘。石鼓镇的得名,便源于这块酷似圆鼓的花岗巨石。在这块圆鼓状的巨石的旁边,还有数尊大石头,其形状恰似打击乐器中的钹、锣、梆鼓。对于这些大石头,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西周武将崇黑虎被姜子牙封为“南岳司天昭圣帝安邦护国大天尊”,前往南岳赴任在途中,在这里小憩。哪知道,一下睡过了头,听到金鸡报晓,崇黑虎手持两柄银斧,跨上火眼金睛兽,腾空而去。崇黑虎手下的随从们也慌忙驾云追赶。而他们随身携带的乐器成为了赶路的累赘,只好弃之于田野,化为石鼓、石钹、石锣、石梆鼓等。

花石

花石,位于湘潭县西南涓水之滨,清康熙时,这里被称作花石市。顾名思义,花石的得名与石头有着关联。

相传,在古代有一渔夫来到涓水捕鱼。涓水清澈见底,渔夫在捕鱼时突然发现河床深处有一块巨石。巨石上面花纹历历可见,形状既像鲜艳的荷花,又似雍容的牡丹。渔夫被这块美丽的石头所惊呆,于是四处告诉他人这里的河床底有一块奇石。听到渔夫的说法,很多人前来此处猎奇,果然被这块巨石上的花纹所折服。久而久之,花石就成了此地的地名。

罗汉山

湘潭县花石镇南有一座石山,石山上有17座并排耸立的石峰,宛如一幅长达2000余米的山水画卷,引人入胜,叹为观止。这就是被老百姓誉为“十八罗汉”的罗汉山。

罗汉山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湘潭昭山下的昭潭常常有“水鬼”作祟,吞噬了不少人的生命和财产。无奈之下,当地的“土地爷”请衡山的“岳神”处治。慧思领命,便派长腿、降龙等十八罗汉星夜前往降妖。为了不被凡人识破,慧思将众罗汉点化成一群“猪崽”奔驰,而且各赐下12粒铁子当作武器。途中,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长腿罗汉见势不妙,三脚并作两脚,快步赶到湘潭等候。其余十七位罗汉行至花石中庸观时,路遇山洪暴发,中庸观一带一片汪洋,百姓叫苦不迭。这时,为首的降龙罗汉立即命令众罗汉依花石水,手挽手,并排而立,挡住洪魔。经过奋力搏斗,洪水终于退去,百姓获救,庄稼无恙。不过,这时天色已经报晓,来不及遁走的十七罗汉化成了十七座石山,在湘潭等候的长腿罗汉也化成了石嘴垴。(记者 彭道远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