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一网下去捞不出几条鱼 湘潭渔民望江兴叹
湘潭晚报
 
04-02 10:38

湘潭晚报4月2日报道 “如今这湘江河里的鱼是越来越难捕了,以前多的时候可以捕上几百斤,现在能捕上一二十斤就算不错的了。”昨天上午,九华渔业村46岁的老渔民肖德满向记者感叹。

无独有偶,原先经常在湘江钓鱼的铁杆钓友杨湘衡,已经有好一阵没去湘江了,由于“(河里)没好多鱼”,在湘江涨水以前,他现在更多的是去水库钓鱼。

4月1日起,2015年湘江干流春季禁渔拉开大幕,这已是禁渔的第三个年头。另一方面,自2004年以来,我市每年都要开展大规模的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禁渔年年禁,放流年年搞,为什么湘江河里的鱼反而少了呢?带着上述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走访。

渔民:鱼越来越难打

九华渔业村,全村200多号人,都是世世代代以捕鱼为主业的专业渔民,许多人甚至吃住都在船上。对于湘江鱼量的变化,他们深有感受。

肖德满,46岁,打了38年的鱼。“今年的鱼没去年好捕,与更早的时候更是没法比。”他对当下湘江的“鱼情”说得直截了当。

“往年年景好的时候,一天能有几百斤的鱼,现在一天只捕到一二十斤,有时还要放空。”他感叹,河里没以前那么多鱼,自己现在出去捕鱼的次数也少了。

他最近一次捕鱼是在十几天前,“捕了二三十斤的样子,还算是好的,主要是一些鲤鱼,鳊鱼之类的。”

肖德满回忆,以前甚至可以捕到一些珍稀鱼类,这在如今不敢想象。他记得,几年前,自己在家门口捕到了一条中华鲟,后来在渔政人员的劝说下放生了。

“再比如鸭嘴巴鱼,嘴巴差不多有整个身子那么宽,”肖德满边说边用手比划,“还有鲥鱼,这些鱼,现在都看不到了。”

走访期间,渔民们普遍反映,现在的鱼越来越难捕,捕上来的也越来越小。

捕多放少,入不敷出?

湘江河里究竟还有多少鱼?曾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援引湘潭渔政站的调查统计,称“湘江原有鱼类近百种,现在只有十八九种了,丰富的资源日趋衰退……”

对此,市渔政站副站长李琪予以否认。

据他介绍,根据“湘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普查(2008—2011)”,湘江鱼类有142种。“这个数据应该比较权威,上一次普查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李琪告诉记者。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湘江鱼类资源主要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以及鲤鱼、鲇鱼和黄鸭叫等为主。

至于每种鱼各有多少,市渔政站站长易育红表示,“这个没法统计,每年都有变化,水又是流动的。”

从2004年起,我市每年都要单独或联合长沙、株洲,开展大规模鱼类增殖放流活动。最近几年每年的放流量都在几百万尾以上,其中2014年1400万尾,2013年680万尾,2012年三市累计1030万尾。

“放流的一般都是些鱼苗子,这些鱼要长大,一般至少要四到五年时间。”易育红说。

每年捕捞的鱼又有多少?李琪说,根据他们从渔民那了解到的情况,估算了一下,“大概每年在500吨到600吨之间。”对比捕捞量,放流量简直可以忽略。

航电枢纽工程影响鱼群洄游

年年禁渔,效果到底有多大?李琪表示,“效果肯定有,但是到底有多大不好说。”

在李琪看来,每年4到6月是鱼类产卵期,禁渔肯定有利于鱼儿繁殖,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他介绍,除了环境污染及非法捕捞等因素外,上、下游水利工程特别是长沙航电枢纽的筑坝蓄水,对鱼类生活的影响同样不小。

去年11月,作为湘江干流9级开发规划当中的最下游一个梯级,长沙航电枢纽试蓄水。在肖德满等渔民看来,此举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下游的鱼上不来。”

市渔政站工作人员肖再云介绍,下游筑坝,抬高了水位落差,再加上水流慢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鱼群的洄游,甚至改变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导致“长江、洞庭湖的鱼游不上来。”

“就以青鱼为例,原来习惯洄游到衡阳那边越冬产卵,但现在上不来了。”李琪认为,“这些大型水电枢纽,对改善航运确实起到了作用,但事物总有两面性。

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湘江流域湖南境内先后建起了9座大坝,长江、洞庭湖的鱼儿想到湘江里串门,难度可想而知。

在市渔政站工作人员唐陈强看来,上游有株洲航电枢纽,下游是长沙航电枢纽,“湘潭夹在中间,就好比一个大水库,如果每年不‘放流’的话,湘江的鱼会越来越少。”(记者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