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敞开“心”门 让2.2万流动的“花朵”开得更娇艳
岳阳日报
 
03-30 10:26

岳阳日报3月30日报道 “以前,总是认为孩子上学了,教育的事就是学校的事,在‘家长学校’上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家庭的教育也是不可替代!”日前,租住在岳城的刘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刘先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孩子在岳阳楼区五里中学读书。由于自身只有小学文化,在管教孩子方面,他一直放任自流。他认为:自己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尽职了,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直到在学校的“家长课堂”接受教育,他的“家教”观念才也有所改观。

家长:不知道怎么管孩子?

目前,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人数达到了2.2万余人。在向这些孩子敞开校门的同时,他们的家庭教育也引起了一些学校的高度重视。五里中学教师赵美彬告诉记者,该校有25.3%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大多租住在岳城、马壕等城中村拥挤狭小简陋的民房内,家庭教育的条件和环境比较差,许多家庭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籍,缺乏孩子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文化设施条件。

岳阳县月田镇到岳阳打工的陈先生告诉记者:“都说城里的教育比农村好,就把孩子带到城里读书了。平时总是忙于生计,有点空闲的时候也是跟老乡打牌、喝酒,几乎没有管过孩子,自己文化也低,不知道该怎么管好孩子。”像陈先生一样,不少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比较低,许多只有小学、初中学历。该怎么教育孩子,他们也不懂!家庭教育缺失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有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压力大,与城市同龄人相比,显得早熟、自卑和失落。

长期从事问题少年研究的作家阮梅表示:有人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我觉得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关键是要有教养。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但许多父母选择了外出谋生,忽视了孩子道德品行、合作精神及集体意识的培养,导致孩子缺少温暖与引导,从而误入歧途。可以说,孩子走错路,家长有很大的责任。

家校联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很多时候其重要性往往超越了学校教育。如何让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真正地融入都市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市不少学校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在东方红小学,记者了解到,该校一直致力于与社区、家庭对接,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该校把学校唯一的一个临街门面改建成高标准的“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让社区、家庭、学校连接成促进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教育联盟。通过这个平台,学校让家长主动审视自己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改进教育方法,让自己的家庭环境富有活力。学校还让家长更多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校活动的方方面面,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家长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在活动中进一步融合与提升,当然最受益的是孩子。

在五里学校,老师们与进城务工人员家庭交朋友结“对子”。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教师家访、优秀家长评选等多种形式,向家长灌输科学的家教方式,努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老师不仅是我的好朋友,还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说起学校和老师,农民工子弟小陈十分开心。在他的记事本扉页上写着:“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许多学校还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分类要求,分层指导,在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特别的关心与照顾,使家庭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不但“进得来、上得起”,还让他们“学得好”。(记者 刘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