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湘西秘史》出版 用小说留住湘西文化
人民网
 
03-27 17:22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  作家李怀荪历时1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湘西秘史》日前首发。小说分为上下两册,以湘西浦阳镇两大家族的恩怨情仇为主线,抒写了清代末叶浦阳镇近半个世纪的生活图景,生动再现了百年前一个神秘而真实的湘西。这部鸿篇巨著不仅折射了百年湘西的市井百态,也反映了一位数十年从事湘西历史文化研究的“草根”学者的人生历程。

十年田野调查 搜集湘西民俗资料

作家李怀荪早年从事戏剧、文学创作,先后奔走于湘西各县。据他回忆,为了搜集湘西历史文化资料,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民情,他几乎跑遍了沅水中上游(包括湖南、贵州、湖北、四川毗连地区)所有的县,有的还去过两三次,做了几百万字的笔记。其间,他还曾沿着沅水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考察,了解湘西人的水上生活。“为了解沅水流域各地码头的状况,曾经花了17天时间从托口古镇顺江而下到达常德市,考察放排工人到达常德以后的生活状况。为了采访‘飚滩’的‘滩师’、潜水的‘汨师’,在沅陵的青浪滩住了一个月。”李怀荪回忆起采访经历。

寻访民间艺人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山虎匠”、“目连戏”、“送瘟”是在湘西流传了千百年的渔猎、戏曲及民俗文化,如今都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对此,李怀荪十分感慨,“有的已经无法延续生命,只能留在湘西的记忆里,有的则作为国家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留存,所以将它们发掘、记录下来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谈及保护有中国古典戏曲活化石之称的目连戏时,李怀荪回忆到,“当时熟知辰河目连戏所有剧本和排场的,只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石玉松师父,1984年9月,我去到石师父在农村的家中,住了一个多月,记录了辰河目连戏所有的剧本和排场,就在我离开石师父家中二十天以后,老人便过世了。”据介绍,该戏剧于1989年申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促进基金会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援助项目。李怀荪说,“如今,我将这些古老的文化展现在小说里,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流传于后世,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创作《湘西秘史》 留住湘西历史文化

《湘西秘史》是李怀荪数十年民俗文化积淀的成果,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在民俗事象中得到渐次彰显,同时通过人物事件的复杂关系,沦肌浃髓地再现了南方特别是湘西一带巫傩文化的神秘与深邃。文学评论家李建军评价说,“《湘西秘史》是我们认知当下小说创作中虚假浮华问题的一个路标性作品,它体现的是一种真正的,像我们踩在脚下的大地一样很真切、朴实的东西。”

据李怀荪介绍,小说采用传统的章回体形式,其结构源于《红楼梦》的启发 。他说,“《红楼梦》的结构,是围绕着宝、黛、钗这个‘三角’来搭建的,我的《湘西秘史》,男主人公一生和四个女人,女主人公一生和两个男人,构成了一个‘六角’,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与这个‘六角’有关联。”(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