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永州“创国卫” 金字招牌外更增进民生福祉
永州日报
 
03-27 11:22

永州日报3月27日报道  创卫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块国字号“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一方土地的蓬勃生机,实现了一座城市的美丽蝶变,塑造了一方人民的崭新生活,提高了广大百姓的幸福指数。

创“国卫”是一项关系广大群众福祉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2011年8月,永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方案,从此拉开了永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绿色幸福永州”的序幕。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全市食品安全面貌焕然一新,卫生状况实现了质的飞跃,市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幸福社区不断拓展,市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食品安全得到加强

在冷水滩区梅湾农贸市场,一位正在买菜的刘大娘对眼前秩序井然的市场环境赞不绝口:“这样的农贸市场让人待着舒服,当买菜成了一种享受,开心的不只是顾客,卖家们也大受裨益。”

在创“国卫”中,我市为了加强食品安全,政府部门制定了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中长期目标规划和《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经常性监督管理,覆盖率为100%。全面推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上岗操作,小饮食卫生合格率达到要求,餐饮业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7%,牲猪、牛、羊、禽类全面推行定点屠宰。大力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投入1.2亿元,高标准改造传统农贸市场26家,规范农贸超市15家,疏导临时便民市场7家,取缔和搬迁临时农贸市场2家,全力抓好马路市场和流动摊贩整治工作,实现市容环境优化和食品安全卫生的双赢。

群众健康更有保障

为搞好“创卫”工作,我市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全市县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实行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均低于2%,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1年以来,全市未发生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的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病媒生物防制稳步推进,“四害”密度多年来一直控制在国家标准内,先后被省爱卫会评为灭鼠、灭蟑、灭蚊先进市。

在冷水滩区黄泥井农贸市场里做了十多年水产生意的许大姐表示,农贸市场改造以后,工作的环境干净、宽敞、明亮,做生意时心情也好了,服务顾客的积极性也自然而然被调动了起来。而更让她欣喜的是,市场改造后,来她家买鱼的人明显增多了。许大姐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蚊子、苍蝇围着打转,不知吓跑了多少客人!现在每周都有人冲洗地面,脏水顺着这条沟都及时地排走了。你看,我这干干净净的,顾客自然就愿意过来啦!”

幸福社区不断拓展

“我家比较困难,4个女儿都远嫁他乡,都是政府关照我,让我当了村里的保洁员。”今年68岁的吕阿姨,是冷水滩区曲河社区小三房组的居民,村里自整治以来,道路硬化通到了各家各户,整体规划了集中晾晒点,还新建了两座公共厕所,这些都是她负责保洁的区域。她告诉记者,之前村民的卫生习惯很不好,环境变好之后,大家的习惯也开始慢慢转变,她的保洁工作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在创“国卫”中,我市以治理“八乱”和实施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为主抓手,大力推进幸福社区建设,先后投入4362.75万元,对小区单位院落、无物业老旧小区环境进行整治,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79个,无烟医疗卫生单位6家,居民对社区环境卫生满意度超过80%。将幸福社区建设工程延伸至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在职49名市级领导分别联系1-2个城中村或城乡结合部,三区和159个市直单位慷慨解囊,先后投入改造资金超亿元,新建垃圾池260多座、增设垃圾容器5600多个、聘请保洁员350多名、清运垃圾5万吨,硬化或平整道路37万米、改造下水道等排污管道36000多米,拆除或改造旱厕4000多座、拆除乱搭乱建5万平方米、搬迁猪场近400处,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发生巨大变化,极大惠及了人民群众。(记者 郑贵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