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靖州站3月26日讯(龙本亮) 一个村级行政区里,不仅有学校、医院、供销社,还有银行——信用社,历史上他是靖州锹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民国初到新中国的60年代初期,他一直是乡公所或区公所的驻地。这个苗寨因拥有众多的池塘而得名,这就是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菜地村!
菜地村由黄柏、菜地湾、万才和岩嘴头、关上等五个自然团寨组成,总人口1486人,绝大多数为潘姓。
菜地湾村口古稀折倒的槐花树因苗族歌鼟的千年传唱得以焕发新枝,千年黄柏苗寨的兴衰历程也在古碑石刻的字里行间和古稀老人的记忆传说中再次呈现!3月24日,靖州苗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来到菜地村召开座谈研讨会,通过座谈发言、民间传说、遗迹寻访、碑刻记载的形式,开展菜地村历史追溯。用专家学者的笔端,逐渐向世人再现菜地村五个自然团寨的辉煌厚重的历史民族文化。
靖州苗学会会长杨桂兰主持访古座谈会 龙本亮 摄影
菜地村支部书记潘启健认真在做笔记 龙本亮 摄影
潘应千,今年80高龄。1957年4月17日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是菜地村的老村干部、老歌师。他讲述菜地村的根源在黄柏苗寨。黄柏苗寨最兴旺时有300多户,寨子四周建有4个门楼,寨中有鼓楼、书院。 龙本亮 摄影
老干部诗词爱好者倾心聆听老人侃古 龙本亮 摄影
老干局局长吴细根评价菜地村:“注重文化传承、注重民族团结、注重经济繁荣、注重生态保护”。 龙本亮 摄影
今年69岁的潘启富说:菜地从黄柏分下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史祖潘登榜当年种下的古树至今尤存。靖州苗族歌鼟中的“昆仑山下共父母,槐花树脚共爷娘”的槐花树历经千年风霜,虽拦腰折断而不死,复发新枝,庇护菜地子民。 龙本亮 摄影
苗学会常务理事潘和平是黄柏苗寨人,他说从黄柏迁徙到贵州、通道的后裔仍然取寨名为“黄柏”或“黄柏屯”。出去的人认黄柏,一认寨中的井水,二认寨前的大青钢树。只可惜大青钢树在70年代采育场时被6个壮年男子砍了两天砍倒了,可想而知,此树有多大了! 龙本亮 摄影
今年71岁的潘启文讲了寨前槐花树的治病救人功德:槐花树开黄花、结荚果。花、果实及根上的树皮可入药,是治疗小儿“走子(疝气)”。槐花树被患儿誉为再生父母而供奉,锹里人记其功德,编“昆仑山下共父母,槐花树脚共爷娘”歌词世代传唱。 龙本亮 摄影
苗学会副会长吴恒冰说:古有六锹,包括贵州锦屏、黎平、湖南靖州、通道、绥宁等地都是“锹里”。靖州“三锹”只是其中的“一锹”。锹里人团结、勤劳、善良,亲如一家。有歌为证:“三十三锹一条界,一条龙脉一家人”。 龙本亮 摄影
菜地村口死而复生的槐花树 龙本亮 摄影
菜地湾区公所原址 龙本亮 摄影
黄柏苗寨古石刻,满载历史辉煌 龙本亮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