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醴陵"大球泥瓷"再度惊艳世界 通体耀眼雪白
2015-03-25 10:09:46
  
红网

株洲日报3月25日报道 黑色西装搭配枣红色领带,儒雅中流露出艺术气息。这是腾召华,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掌门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毛瓷”声名远扬,其制瓷的原料“大球泥”颇有几分神秘色彩:这种矿石,是亿万年前燕山时期岩浆侵入地表时逐步形成的,通体耀眼雪白,呈椭圆球状。它在全世界仅发现两处,一个矿源在英国,但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绝迹;一个在湖南洪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枯竭。

但有了腾召华对它的收藏保护,“大球泥”尚存于世。

3月26日,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首届湖南(醴陵)陶瓷博览会将拉开帷幕,近百件大球泥珍品瓷将代表湘瓷特色品牌亮相,成为中国艺术瓷走向世界的名片。

路:艰难寻找“大球泥”

腾召华曾是省优秀企业家。企业家和艺术品收藏者,何以跨界混搭?

“以前只是单纯地喜欢瓷艺。 2004年,我去醴陵拜访一位国家级大师,偶然在他的收藏室看见周身白润、绚丽夺目的醴陵釉下五彩瓷瓶,真有一见钟情的感觉。”

后来他了解了“毛瓷”,尤其是欣赏到1974年烧制的四季花色釉下双面五彩瓷时,腾召华便完全迷醉在瓷的世界里。

“‘毛瓷’的光芒,除了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专用,还得益于其制瓷原料——‘大球泥’。”腾召华说,他就此做出决定:不计成本,不计得失,全力收集并收藏大球泥。

寻找“大球泥”过程十分艰难。这些珍稀的矿石,除了偶存国有企业的仓库,大都散落在寻常百姓家中。他踏进深山挨家挨户去寻找,“有的村民觉得大球泥雪白如玉,便用它粉墙,真是可惜。”

8年时间,他收集了国有瓷厂仓库里和散落民间的“大球瓷”百余吨。这些“大球泥”,也许是世界上最后的留存。

腾召华介绍,即使每年只用一两吨,这批“大球泥”也只够用五十年左右。

梦:让国瓷再度惊艳世界

“湖南现在缺少叫得响的世界级陶瓷品牌,而‘大球泥’可以填补这个空白。”在腾召华看来,陶瓷界的烧瓷技术和制瓷大师逐渐趋于同一起跑线,今后取决瓷器品质的关键因素在于原料。

他想再造“毛瓷”辉煌,把生产车间设在醴陵。

为更好利用“大球泥”,经过上百次的配方试验,腾召华终于获得理想的“大球泥”炼制配方。之后又融合景德镇釉下青花、德化白瓷雕塑、宜兴紫砂壶等工艺技术,将醴陵的釉下五彩工艺和台湾珐琅彩工艺创造性地结合。“衡量一件精美瓷器有四个标准,瓷质、器型、画面和画画的人。而在瓷质这一点上,大球泥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极致。”滕召华告诉记者。

经过他的努力,近千件“大球泥”瓷艺术珍品惊艳面世:《一树独先天下春》瓶、《蝴蝶兰》杯碟、《富贵春光》壶、《释迦牟尼佛瓷塑像》……

腾召华还与相关部门联合,起草出台了我国首个“大球泥”、“大球泥瓷”企业标准。“我想让企业发展成为湖南文化产业的龙头,带领行业引领全国。”

这位洪江汉子还有个梦想:“大球泥瓷”能够代表中国艺术瓷,走向世界。(记者 成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