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荷塘小学10余名学生气象爱好者探秘气象基地
2015-03-24 14:16:52
  
红网

长株潭报3月23日报道  3月23日是第55个世界气象日,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为纪念该组织的成立以及《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将每年的这一天设立为世界气象日。《长株潭报》联合株洲市气象局举行免费科普活动,通过微信报名,荷塘小学的老师符荻和学校10余名小学生气象爱好者获得了这次机会。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3月23日在现场,气象专家为孩子们进行了揭秘。

第一步气象观测

早上8点半,小气象爱好者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首先走进了株洲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在这里,将完成天气预报的第一步——气象观测。“大家看到的这根长长的杆子,叫做风向风速仪。”株洲市国家基本气象站站长王斌介绍,风速、风向就是靠它测量出来的。除了地面常规观测的气象信息,高空探测网也将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变化信息传递过来,再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到的资料,它们被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之后,都是天气预报员做好预报这道菜的“原材料”。

第二步制作、分析气象图

采集了气象数据之后又该怎么做呢?株洲市气象学会秘书长姜海泉带着大家来到天气预报业务平台,手把手传授如何做好一名气象预报员。姜海泉首先打开了检测实况资料监视图,教会大家看相对湿度、温度、气压等数值,不只是株洲,醴陵、攸县、茶陵等地的相关数值也只需点一点鼠标就能看到。天气图就好像医生给病人拍的X光片,能够反映出各地天气情况。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再结合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进行分析。

第三步“算”天气、专家“会诊”

“别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只有短短几分钟,但背后的制作过程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株洲市气象台台长曾欣说,在制作了天气图以及分析天气图之后,就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最后,气象专家要坐在一起进行天气会商,“我们每天都要像专家会诊一样坐在一起讨论,天气会诊就是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做出最后的天气预报结论。”

曾欣介绍,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计算机用到了气象预测上,再加上各种仪器探测数据及人工分析,最终“算”出气象预报。气象服务不单单是预测天晴或下雨,更重要的是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以及空气质量预报,为人们的生活、出行提供便利。

□小学生问所有人

为什么要预报天气?

在现场的互动问答环节,10多名小学生气象爱好者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株洲市气象学会秘书长姜海泉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问题1

荷塘小学李新妍:感觉去年冬天比往年暖和,这是为什么?会对什么产生影响呢?

市气象学会秘书长姜海泉:石油、煤炭等化学原料燃烧得多,就会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浓度越来越高,从而产生温室效应,就像给大气盖了一床厚被子,太阳光能照射进来,但里面的热量无法散出去,温度因此就越来越高。

问题2

荷塘小学田彬:为什么要预测天气?

市气象学会秘书长姜海泉:天气预报与生活息息相关,大到工业生产、小到家里晒被子,都离不开它。

问题3

荷塘小学汤泽希:株洲和长沙离得这么近,为什么温度却不一样呢?

市气象学会秘书长姜海泉:不仅相邻的城市气温不同,就连我们株洲市,河东的温度也可能与河西的温度有所不同,市中心和郊区的也不一样。这是因为影响温度的因素有几个方面,其中一个就是接受太阳光照的照射情况。打个比方,房子里背阴的地方要比向阳的地方温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