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涟源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风生水起亮点纷呈
2015-03-23 14:44:40
  
红网

红网娄底站3月23日讯 (通讯员 谢思华 曾 璐)“去年,我们村的山塘水渠全部进行了改造升级,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彻底解除了群众大旱大涝年提心吊胆之苦。”近日,一位来自涟源市山区的政协委员在该市政协民主评议大会上深有感触地说。

这是涟源市近年来对“五小”水利工程进行大投入、大改造、大提升的一个缩影。2012年到今年3月中旬,涟源市“五小”水利工程共完成总投资4552.6万元,涉及到全市20个乡镇398个村,共整治山塘884座,总容量1008.5万立方米,改造河坝48处、小泵站4处,河道疏浚41.2公里,新建和整修渠道248.6公里。项目实施后,新增灌溉面积2640亩、恢复灌溉面积6410亩、改善灌溉面积 36480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400吨。

小水利连着大民生。“五小”水利工程虽小,却惠及千家万户。涟源市作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用“四个坚持”在“五小”水利建设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三级”联动抓协调,坚持高位推动。建立了市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个部门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各乡镇政府成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和水利站技术员负责一线现场指导。项目村以“四自”模式实施工程建设,并根据要求按月上报工程进度及建设情况。

“三项”统筹抓保障,坚持规范运转。一是统筹规划。综合各部门以及群众的意见,2013年12月编制完成了《涟源市“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二是统筹资金。一方面争取省以上资金上千万元,另一方面涟源市本级财政也加大投入,统筹专项资金每年投入800万元,国债资金每年投入400万元,并在城市维护税中每年安排300万元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基金。同时,还争取项目区内群众投资投劳上百万元。三是统筹项目。将水利、农业、财政、国土、农开、发改、扶贫等涉水部门的项目进行合理布局,共同推动“五小”水利建设的发展。

“三项”保障促发展,坚持建管并重。一是技术保障。制定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技术规范,加强人员培训与技术交流。二是机制保障。先建机制、后建工程,一事一议、先建后补,真正体现“谁积极、支持谁”。三是制度保障。建立以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明晰产权或以承包、租赁相结合,制定完善相应的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制度,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和建后管理良性运行。

“四自”模式促建设,坚持阳光操作。对村组集体、农民个人以及农民用水户协会等自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给予补助,实行“民办公助”,每村补助15万元。通过群众“自选、自建、自用、自管”,使群众在项目选择上有更大的选择权。严格执行开工前、竣工前、违规违纪查处“三公示”制度,推行阳光操作,主动接受全社会监督。

小水利解决大问题。2012年至2014年,涟源市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先后在桥头河、龙塘等9个乡镇167个村实施,连续2年获得全省绩效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且成功地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水资源管理规划试点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