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3月23日报道 3月21日晚,华灯璀璨,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流光溢彩,一座高20米的巨型釉下五彩巴拿马瓶气模具——“世界和瓶”巍然矗立,与陶瓷艺术城的异形建筑群交相辉映。
3月26日-28日,一场盛大的陶瓷博览会将在这里举行,世界目光,将聚焦醴陵。凤舞翩跹,瓷彩天下,穿越两千年历史沧桑,瓷都醴陵站在新的起点,蓄势待发。千亿陶瓷巨轮,驶向远方。
科技创新 引领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经多年发展,醴陵陶瓷涵盖了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工程陶瓷、陶瓷新材料等五大系列4000余个品种,形成了覆盖艺术、餐饮、电力、建筑、信息等领域的产品体系。目前,该市陶瓷企业已发展到665家,从业人员达13.2万。说陶瓷产业是醴陵人的“饭碗”,一点也不夸张。
陶瓷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陶瓷早已不局限于人们所了解的碗、杯、碟、盆、勺,已成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工业生产、特别是尖端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市场竞争,不进则退。创新是陶瓷产业发展的生命力、陶瓷企业竞争的核心力。
3月22日,在醴陵经开区湖南正阳精密陶瓷有限公司展厅,一排排光泽如玉的陶瓷刀具、陶瓷手表、陶瓷手机壳、陶瓷光纤插芯等高科技陶瓷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早在2013年,该公司研发的精密陶瓷元件加工精度即达到千分之一毫米,通过国家专利实质审核,这标志着醴陵市传统的陶瓷产品在新材料应用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醴陵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出功能陶瓷、结构陶瓷、陶瓷新材料等多类新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子、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近三年,该市陶瓷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超过1500件,其中80%实现产业化。
截至目前,醴陵陶瓷行业拥有“醴陵瓷器”、“醴陵陶瓷”、“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红瓷”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华联”、“红官窑”、“火炬图形”等10个国家级商标或名牌,以及3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
实施“1155”工程 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
3月21日,在醴陵标准化泥釉模配制中心制泥车间,机电工程师谭广军操作电脑进行原料的配比和控制。该中心制釉车间各工序自动化生产率达90%以上,日产量达250吨;制模车间将于6月正式投产。
该项目是醴陵实施千亿陶瓷产业规划、创建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的重要项目之一,同时也是该市陶瓷行业标准化泥釉料制备的首创示范性工程。泥、釉、模生产车间全部投产后,可年产标准化泥料16.5万吨、釉料1.65万吨、模具0.83万吨,可满足50家年产值2000万元的陶瓷生产企业对泥、釉、模的需求。
数据显示,2014年,醴陵市陶瓷产业实现产值490亿元,较上年增长17.2%,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55.7%。在219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涌现出全国最大的炻瓷生产企业——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电瓷套管类企业——醴陵市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棒型支柱电瓷类企业——醴陵市阳东电瓷电器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
醴陵陶瓷产业2003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十大标志性产业之一,2006年列入全省50个支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集群,2010年列入全省“四千工程”范畴。2013年,醴陵跻身全省首轮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特色制造业)。以上种种,标志着醴陵完全进入省级区域发展战略覆盖区,为醴陵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搭建了优良的政策平台。
醴陵市编制的《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陶瓷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明确了陶瓷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抓好“1155”工程,即通过10年努力,到2020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建设5个平台,打造5个基地。
在今年的醴陵市委全会上,该市市委书记周晓理表示,醴陵陶瓷产业将着力打造产品研发、产品展示、产品交易、产品检测、员工培训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全国日用瓷、电瓷、陶瓷酒瓶包装、工程瓷、艺术瓷五个生产基地,打响“中国醴陵、瓷彩天下”城市名片。(记者 李逸峰 通讯员 张斌 廖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