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晚报3月16日报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找不到家的方向,得不到亲人的关爱,幸好有救助站的照顾,吃和住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没有寄托。3月10日,20多位志愿者带着各种慰问物资和浓浓爱心,走进市救助管理站看望那里的流浪人员。
许多志愿者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
“以前只知道有流浪街头的。”志愿者刘女士看到生活在救助站里的流浪人员,对他们现在的生活表示同情。
刚把苹果、饼干等物资搬下车,热心的志愿者立即打开箱子,把清洗好的苹果、橙子,逐个分发到流浪人员手中。志愿者和流浪人员坐在长廊的石凳上,陪他们聊天,谈在湘潭的生活。
在市救助站,有一个穿白色棉服的女孩。她不会说话,只会冲着人傻笑。
“这女孩是派出所送来的,刚来时又黑又瘦,现在病治好了,脸色红润了。”没有病痛困扰,受助女孩的心情自然也好了。看着她和志愿者一起开心地玩闹,许多人被她的简单与快乐所感染。
生活在这里的流浪人员,因为个人信息不全,成了市救助站的常住人员。“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能想到的都会为他们做到。”由于常住人员大都意识不清楚,独自外出是不可能的,而志愿者的来访,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乐。
“来,一起照张相。”得知莲城志愿者协会看望流浪人员,70岁的欧阳爹爹也报名参加。他还带上了“自拍神器”,要为那里的流浪人员拍照,真实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状况。
在市救助站,志愿者看到了政府对流浪人员救助做出的努力。“干净整齐的衣服,还有脸上露出的笑容。”虽然流浪人员不能和志愿者正常沟通,但他们的一举一动和面部表情,就像在家里一般自在。
23岁的周旭刚加入志愿者队伍。第一次参加活动的他,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切菜、调肉馅,忙着为流浪人员包一顿可口的饺子。
“能为他们出份力,心里有种满足感。”流浪人员吃着刚出锅的饺子,志愿者站在一旁看着都感到欣慰。周旭说,他们来到湘潭,就应该给他们家的感觉,希望社会的点滴爱心能给他们带去些许安慰。
微访谈
记者:为什么想成为一名志愿者?
刘燕:虽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才几天,想到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尽一下自己的力,我会感到很开心!
记者:作为一名志愿者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呢?
周旭:群里发的活动,只要我有时间,都会参加,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清扫卫生、做饭做菜、陪老人聊天等等。
记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你感受了什么?
李超:敬老院里的老人,就像孩子一般,需要有人哄有人爱。去那里能感受到老人那一颗容易满足的心。只要有人陪着,他们就很开心。以后我的爸爸妈妈,等他们老了,我也要多陪陪他们,老人没有伴侣,真的很孤单很寂寞。希望老人都有温暖的家,温暖的爱陪伴他们。
记者:做志愿服务活动,如何一直坚持下去?
周露: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现在的年轻人多在上大学,或刚参加工作不久,本身还是受帮助的对象,不提倡捐钱捐物,做些整理衣物等出力气的善事便可。对于召集志愿者去乡里走访、慰问,除去爱心企业捐赠的物资外,活动费用经常是AA制。只有力所能及,才能把志愿者活动坚持下去,而不是一时兴起。(记者 马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