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龙飞凤接受采访 畅谈养老金改革
2015-03-10 12:01:47
  
红网

\

郭晋云委员、龙飞凤代表、黄志明代表(从右至左)接受“热点面对面”访谈。图/张目

\

制图/李雅文

【特邀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黄志明 龙飞凤

全国政协委员:郭晋云

【提要】

“老有所养”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今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养老金并轨改革试点多年终于破冰。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继续推进养老保险等领域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带给人们更多期待。

养老金为何要并轨?并轨后大家的养老金会涨吗?代表、委员就此展开讨论。

【观点】

两种养老制度,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

主持人:养老金并轨方案的通过,标志着实行近20年的中国养老金双轨制即将谢幕。多年来,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呼声不断,“双轨制”带来了哪些问题?并轨意义何在?

黄志明:一直以来,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员工执行两种不同的养老制度,前者主要由财政“买单”,拿的是退休金;后者则要企业和员工“自掏腰包”,拿的是养老金。

眼下,我国在职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有3000多万,这些人的养老金不要自己掏钱,退休后拿到的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80%至90%。

但到了企业,巨大的落差就出来了。企业和员工每月要按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但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只有退休前月工资的40%左右。相同条件的两个人,一个进了机关,一个进了企业,退休后两人的收入可能差好几倍。这显然很不公平。

郭晋云:养老金双轨一直被认为是收入分配中最大的不公,全国两会呼吁了很多年,是热度最高的民生话题之一。现在,要通过改革啃下这块“硬骨头”,老百姓的反应是很热烈的。

“双轨制”刚出现时,人们可能没太大感觉,但随着体制内的退休收入比体制外的退休收入高出2至3倍时,就会出现一种现象:人员流动相对固化,体制内的人不愿意到体制外去,体制外的人想方设法到体制内来。

我参加政协的分组讨论,听到俞敏洪委员讲一个观点很有道理。他说,实际上,最适合创业的并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是有一定经历积累的人。很多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多年,对我们国家的情况了解得更深刻,出来创业更容易成功。所以,养老金并轨后,我想确实能激发人才流动,激发创业创新。

改革有过探索,困难和阻力不少

主持人:龙代表是公务员,并轨后得缴费才能拿养老金。您和您的同事怎么看待这事?能接受吗?

龙飞凤:我们江华瑶族自治县有个特殊情况,比较早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我1997年一参加工作,就开始缴养老保险,以前按月工资的3%扣缴,2007年提到4%,财政补贴24%。所以,在我们那,这事早就开始做了。

我也去了解了下,我们这个改革并不完整,因为退休后还是按在职工资的80%-90%的水平领退休金,而不是按缴费多少拿。所以是前端改了、后端还没改。我也在整个永州市了解了,这个改革有些县区做了,有些县区没做,挺不均衡。

我是这么想的,公务员也好,企业员工也好,都是公民,应该一视同仁,公平享受各类社会保障。

郭晋云:确实,养老金并轨早些年已经做过一些探索和试点,部分事业单位提前改革,和企业并轨,但相关配套改革一直没跟上,出现了不少问题。举个例子,很多高校老师提前退休了,为什么?因为一改革,这些人只能参照企业拿养老金,低得很,所以要赶在改革前退休。实际上很可惜,高层次人才的作用没发挥出来。

钱从哪来?

公务员待遇会不会降低?

主持人:一些专家分析,养老金双轨制备受诟病,但迟迟未能解决,是因为缺乏一些基本条件,面临一些阻力。眼下,并轨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黄志明:找钱是个很大难题。你看,一改革,财政就要多花两笔钱:一笔是20%,就是个人缴工资总额的8%,财政缴20%;一笔是这次新提出来的职业年金,约为在职工资的5%。你想想,财政本来只要管退休公务员的养老金,但现在还要想办法给在岗的公务员“存钱”,这个难度就很大,短期内财政压力将明显加大。

郭晋云:很多公务员听说要改革,其实是有种担心的,担心改革会降低待遇,退休后生活质量下降。要打消这种担心、稳定被改革者心理预期,就不能大幅降低他们的待遇。

所以,这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从在职和新入职者入手推行改革,已退休人员待遇不降低也不增加。同时,还提出了职业年金的概念,对差距部分进行弥补。

主持人:养老金并轨后,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公务员的待遇到底是会升还是降?公务员会涨工资吗?

龙飞凤:国家政策实际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改革后,公务员待遇不会降低。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肯定会有一个相对平衡。

实事求是说,公务员工资有很多年没有调整过了,特别在基层、在农村,一些公务员吐槽待遇低,也有这个实际情况。我认为,还是要建立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工资调整制度。

“老、中、新”各能领多少养老金?

主持人:刚刚提到改革思路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那大家都想问,改革后我到底能领到多少养老金?

郭晋云:我们可以来算笔细账。“老人”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老人老办法,是说保持现有养老金待遇。

举个例子:公务员老唐在2014年10月1日前已经退休,假设老唐退休前工资收入是4000元,按照80%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收入比例),老唐的退休金约为3200元至3600元,并且以后还会进行调整。

“中人”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中人逐步过渡,养老金发放采用“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方式。

举个例子:公务员大李今年40岁,在2014年10月1日前已有15年工龄,还有20年退休,假设大李的缴费工资为4000元,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也为4000元,且保持20年不变。

按本人缴费工资8%计算,每月大李要交基本养老保险4000×8%=320元,每年320×12=3840元。到60岁退休时,大李个人账户总额是3840×20=7.68万元。除以国家规定的139个计发月数,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约为552.5元。

大李的基础养老金怎么算呢,是缴费工资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平均值,再乘以缴费年限的百分比(之前的15年视同缴费年限),即 (4000+4000)/2×35%=1400元。这样,大李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项合计1952.5元。同时,国家政策明确“中人”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参照“老人”老唐3200元的标准,大李预计还将获得1200元左右的过渡性养老金。

“新人”,是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拿“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也举个例:小孙今年25岁,2014年10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距离60岁退休还有35年,假设其月缴费工资为4000元,社会平均工资也为4000元,也保持20年不变。

按本人缴费工资8%计算,每月小孙要交320元,每年是3840元。35年后小孙的个人账户积累13.44万元,除以139个计发月数,每月领967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按规定,小孙的基础养老金为(4000+4000)/2×35%=1400元。两项合计2367元。另外,他还将获得职业年金的补贴。

企业养老金

追得上公务员养老金吗?

主持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企业职工养老金要实现“十一连涨”。未来,企业人员养老金能追得上机关事业人员的养老金吗?

黄志明:以前有个说法:“企业退休人员热热闹闹几百元、机关退休人员不声不响几千元。”说的是企业连涨多年养老金抵不上机关和事业单位涨一次。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我查了下数据,从2004年开始,我国连续10年每年将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上调10%,从2004年的月均647元,提高到了2070元。今年再上调10%的话,就是2277元,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国家也明确表态了,未来还将一步步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我们相信,前景还是很美好的。

期待改革“靴子”尽快落地

主持人:养老金并轨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还需要在哪些层面进行配套?

郭晋云:现在大家都比较关心养老金并轨的实施细则什么时候出来,希望能尽快看到“靴子”真正落地。个人账户怎么完善,职业年金怎么发,那么大一笔养老资金如何保值增值等等,都是关注的焦点。

养老金制度改革,说到底,还是要从公务员管理体制乃至行政体制的整体改革中解决。

龙飞凤:我们在基层,主要是执行、落实这个改革,操作中做到不走样。我就是希望国家在制定实施细则时,多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基层和基层公务员的意见,让所有公民都分享到改革成果。

【网民热议】

@人可老:养老制度的并轨,使得中国特权的土壤,又被铲除了一块,社会又向公平正义迈出了一步。

@坏坏的彭大帅:养老双轨制喊了多少年,终于看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踏入实质的一步。这些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城市和农村之间政府对养老投入和分配的不平衡,于是百姓对公平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对养老双轨制并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养老金并轨体现的是一种公平。

@孙博:在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的同时,必须通过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等措施,加快企业年金计划发展,使得企业职工也能与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一样,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获得新的养老金来源。这样才不至于让企业职工输在新的起跑线上。

【数据连接】

据统计,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养老金“并轨”细则出台后,3000多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