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株洲市多部门将联合对黑作坊展开调查
2015-03-10 11:46:04
  
红网

3月5日,在荷塘区新塘路旁一个米豆腐作坊内,做好的米豆腐被放在作坊对面居民家中。记者 曹伟摄

长株潭报3月10日讯  农贸市场内看着白净的豆腐,却产自无证的黑作坊。3月4日至7日,记者通过暗访发现,在株洲市荷塘区桂花村一带的豆腐作坊,生产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堪忧,生产者称,这些豆腐还送往酒店和学校。3月9日,记者将情况反馈给株洲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处理此事,并对黑作坊进行检查。

专题调研小作坊卫生差、隐患多

早在去年,针对城区“三品”(即豆制品、卤制品、腊制品等)安全情况,株洲市政协课题调研组调研发现,“三品”在生产、流通等环节存在不少隐患。

首要问题就是质量安全堪忧。调研报告称,小作坊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原料上做文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成为行业“潜规则”。为了减少租金和逃避执法,小作坊专挑最偏僻、最破旧的地方生产,如老旧小区、城中村和城郊接合部的老民房,而这些地方设施简陋、设备陈旧,厂房、库房、卧房、茅房不分,工具、器皿、成品半成品随意堆放,污浊不堪、一片狼藉,阴暗潮湿的环境滋生了大量的细菌,食品原料、成品二次污染严重。

小作坊没有严格的工艺标准和流程,豆制品采用传统的磨浆点卤,直接用井水、屋檐水甚至池塘水做生产用水,随意使用添加剂,不戴手套,没有卫生服、健康证,不设“三防”(防尘、防鼠、防虫)的现象屡见不鲜,给质量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一个普通小作坊日产豆腐100斤,要产生废水1000斤。一年下来,总共超过20万吨废水。调查所见的小作坊几乎都没有排污设施,由此也会带来环保问题。

部门表态将召开协调会,对黑作坊展开调查

3月9日上午,记者将暗访情况反映给市食药监局,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作坊生产环节的监管职能目前还没有移交到食药监局,只能找市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督管理科。市质监局生产监督管理科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生产领域监管职能已移交市食药监局,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科工作人员人事还没有移到市食药监局。

3月9日下午,记者将情况反映给株洲市食安办,市食安办主管负责人当即表示,今天上午将召开部门协调会,随即展开调查,食药监部门将对两个豆腐作坊的成品进行检测,若有违规生产行为,将进行查处,同时协调质监部门对作坊生产环境进行突击检查。《长株潭报》记者曹伟株洲报道

形势

长沙、常德正探索建立小作坊食品集中生产基地

“你把他的设备收了,他换个地方又可以重新开始。”市食安办一位工作人员感叹,由于违法成本低,市场需求大,无证小作坊乱象其实在各地均有存在。那是否存在一些好的探索经验?调研课题组还曾赴湖南常德、广东中山、河南漯河等地学习考察。

在广东中山市小榄镇,从2008年起,就开始探索小作坊食品集中生产基地。基地引进多个小作坊项目进行进场经营,全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自主经营。基地设置管理办公室和食品安全巡查队,负责基地日常监督管理,把控原料质量,严禁掺假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并配有食品快速检测室,落实食品日常监测制度。在常德、长沙等地,也已经开展了建立小作坊集中生产基地的探索。

数据

城区农贸市场年售豆制品1000多吨

株洲市政协调研组走访株洲“三品”企业和小作坊89家,超市、餐饮服务单位45家,农贸市场35家,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893份,采访经营户、消费者300余人次,组织座谈15场。

调查显示,“三品”已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餐桌食品,每周食用“三品”的市民达97%。据不完全统计,城区农贸市场生产豆制品经营户有137家,日销售量为2924千克,年销售量达1067.26吨,日销售额为3.6万元,年销售额达1314万元。

据2014年调查统计,在生产领域,分散在城市四区的“三品”生产小作坊446家,只有3家办理了生产许可证,未办证率高达99%。在流通领域,城区农贸市场的349家“三品”经营户,还有70家不符合三证齐全要求。(记者 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