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株洲人体器官捐献者 两年多从"0"变成"27"
2015-03-04 09:55:28
  
红网

李银屏捐献眼角膜的荣誉证书和纪念杯 记者 戴凛 摄

李银屏捐献眼角膜的荣誉证书和纪念杯(记者 戴凛 摄)

株洲晚报3月4日讯  3月1日,来自攸县的周女士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但她仍还“活”在这个世上,因为她的肝、肾、角膜都捐献了出来,为多位重症病人重新找到了生存的希望。

据市红十字会统计,这是2015年以来,株洲市第八例捐献器官或遗体的志愿者,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捐献者数量。而从2012年12月,株洲市有了首例遗体捐献者以来,至今已成功完成了27例遗体或器官、角膜捐献。

【大爱故事】

当年都是大学生,老两口相约捐献遗体器官

3日中午,76岁的陈开钟静静地坐在家中,独自默默地看着老伴的遗像。2月26日,他刚刚送“走”了75岁的老伴李银屏,并帮助老伴完成了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愿望。

两口子曾一起填报登记表

陈开钟和老伴来自湖北黄石,退休前,两人在黄石市葡萄糖厂工作,膝下有两个儿子。2000年,两口子来到小儿子工作的城市——株洲,从此两人留在了这里。

“很早就想过遗体捐献的问题,当和老伴提起这个想法时,两人就一致认可了。”陈开钟回忆说,2011年的一天,两口子一起找到株洲市红十字会,登记遗体捐献事宜。而在当时,株洲几乎没有人前来登记遗体或器官捐献,因此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想法非常敬佩。

“填完表后才给两个儿子打了电话,准确的说法是‘通告’他们,而不是征求他们的意见。”陈开钟表示,这样做也是因为他们了解儿子,当他们把情况告诉儿子的时候,两个儿子都表示接受。

时间一晃就过了3年多,虽然这几年两人再没提起这事,但陈开钟一直没有忘记。特别从一年前开始,老伴的身体状况越发开始衰退后,陈开钟就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大家都不捐遗体国家怎么培养医学人才?

陈开钟说,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把遗体捐献出来,既能给家人减少麻烦,更能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比如,2011年一位亲人去世时,当时因为骨灰存放问题,家人就跑了很多趟,颇费周折。

从思想上来说,他和老伴也都是非常开放和统一的。陈开钟表示,老伴当年是中南财大的大学生,因此对一些问题“看得更开”。

另外,陈开钟对遗体捐献也有着非常深的了解。

“我大学学的就是医学专业,对于医学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真正的尸体解剖实验,根本无法掌握人体的情况,还当什么医生?”陈开钟回忆,大学时就读于湖北医科大学(现为为武汉大学医学部),当时学校尸源严重匮乏,做解剖实验时都是一堆学生围着一具遗体排队操作。当地一旦有尸源时,还要和当时的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争”。所以从医学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大家都不愿捐献,以后又怎样培养医学人才呢?

“她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

“器官移植是有时间限制的,还特意提前和红十字会进行了告知。”2月26日中午12点20分,老伴李银屏慢慢停止了呼吸。虽然心情复杂,陈开钟还是嘱咐儿子马上联系了红十字会。很快,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就赶到了家中,顺利取下了老伴的角膜。接下来,湖南中医高等专科学校接走了老人的遗体。

“我们的想法就是一切从简,我已经帮老伴做到了。不设追悼会,甚至连悼念挽联也没有准备。”陈开钟说,虽然就住在儿子单位的生活区里,但特意嘱咐儿子不要通知单位,如果有人上门探望,也不接受任何礼金。

让陈开钟欣慰的是,最近,爱尔眼科医院也转达了专家的评估。“老伴的眼角膜非常清澈透明,目前正在甄选合适的受者完成移植,她的这一双珍贵的眼角膜将至少帮助两人重见光明。”

【数据】

两年多已成功完成了27例捐献

据市红十字会统计,从2012年株洲市有了首例遗体捐献者以来,至今已成功完成了27例遗体或器官、角膜捐献。其中2012年遗体捐献1例;2013年遗体捐赠4例、器官捐献2例、角膜捐献3例;2014年遗体捐献1例、器官捐献8例。特别从2015年1月1日起至3月1日,全市共有8人成功捐献遗体或器官、角膜,接近最近两年每年全年的数量。

“株洲启动实施时间是2011年7月1日,当天是我的生日,而我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就是填写并提交了捐献登记表。”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国勇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记忆犹新,他说,湖南省自2010年纳入全国首批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地区,其中株洲市从2011年正式启动该项工作。到2012年12月,株洲市终于有了第一例成功捐献遗体的志愿者。

2015年捐献者(考虑到家属意愿,捐献者姓名不公布)

1月3日,33岁,捐献遗体、角膜

1月22日,65岁,捐献肝脏、肾脏

1月26日,43岁,捐献肾脏、角膜

2月26日,75岁,捐献遗体、角膜

2月15日,42岁,捐献肾脏

2月17日,55岁,捐献肾脏

2月21日,35岁,捐献肾脏、角膜

3月1日,40岁,捐献肝脏、肾脏、角膜

【探因】

“晚报的推动功不可没”

“包括株洲晚报在内的媒体,对这项工作的推动,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张国勇表示,对于今年才2个月就出现这么多成功捐献的例子,与社会的广泛宣传离不开。2012年12月,“菊花奶奶”成为株洲市成功遗体捐献的“第一人”,当时晚报做了一系列的跟踪报道,不少市民都专门前来红十字会登记或咨询捐赠相关事宜。

而第一例捐赠者“菊花奶奶”,恰好也正是了解到《株洲晚报》曾连续报道的“捐献角膜女孩邹筱红”后,而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菊花奶奶”捐献遗体仅仅3个月后,株洲市又接连迎来第二例、第三例……另外,株洲市目前填写捐献登记表的市民也逐年增加,目前已有150多个。

“文明城市创建中,市民对遗体或器官捐献的认同率就是一个硬性指标。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奉献,让更多人解放了思想,也促进了株洲市文明城市的成功创建。”张国勇说。

【困难】

相关配套工作,期待后续跟进

张国勇表示,市民对遗体或器官捐献的认同率、参与率越来越高,但其他相关配套工作,如相关法律还有待完善,还有待市政府牵头“抓”起来。

他表示,目前长沙已为遗体或器官捐献者设立了公益陵园,这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志愿者会有一个墓地或纪念碑,以便于后人的祭奠。因此株洲市也亟待启动该方面的工作,为这些志愿者的家人提供一个精神的寄托。

另外,张国勇还提出,能否建立一个针对捐献者家属的志愿者队伍,在清明节等节日时参与扫墓,或对家属进行上门慰问。让这些捐献者的家属,得到更多心灵的慰藉。

【捐献流程】

遗体捐献登记的一般程序

1、到红十字会领取和填写捐献自愿书和登记表。

2、填写完毕,将表格交由红十字会保管,并获得登记编号。

遗体捐献的一般程序

1、志愿者死亡24小时内,家属主动联系红十字会,并说明接收时间。

2、由执行人随灵车前来接收站,办理手续。

3、接收站向家属出具志愿遗体捐献证明,发放纪念物品,登记办理交接手续。(记者 戴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