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3月3日报道 记者从衡阳市农业局了解到,今年,全市农业系统继续认真组织实施《衡阳市2014-2018年粮食生产规划》,着力实现“四个转变”,挖掘粮食增产新潜力。
由部门尽力抓粮向政府强力抓粮转变。全市通过层层分解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检查督促和考核奖励,在双季稻适宜区推进水稻“单改双”、在旱作区扩大旱粮生产、制止耕地抛荒、减少季节性抛荒等措施,力争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5万亩。
由散户兼业种粮向新型主体专业种粮转变。各县(市)区继续组织实施“十百千粮食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力争今年每个乡镇新增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面积1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1户以上,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合作组织1户以上;每个村增加1个50亩以上种粮大户。
由扩面增粮向科技兴粮转变。全市大力开展“百千万”高产创建梯级示范和水稻“四双”增产模式攻关,县级重点抓好双季稻整建制推进乡镇及省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乡、村抓好千亩、百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全市完成粮食高产创建面积250万亩、超级稻330万亩以上。
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各地将大力发展“优质、有机、富晒”等特色米业品种,继续组织实施“湘米工程”,抓好100万亩高档杂交优质稻示范和20万亩高档优质稻标准化订单基地建设。全市着力打造“金雁”、“绿海”、“角山”等米业高端品牌。(记者 武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