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黑乎乎变绿油油 五大环境促株洲"蝶变"
2015-03-03 10:00:05
  
红网

1

河西沿江风光带一线怡人的风景(资料图/记者汪成 摄)

2

志愿者街头宣传城市文明(资料图/记者汪成 摄)

株洲晚报3月3日讯  每三年一届的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以数十项严格的测评指标,成为在各城市间展开的“高考”,这块国字号“招牌”亦被视为我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

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高规格的文明创建总结表彰大会,首次角逐此项城市间最高荣誉的株洲亦顺利当选,这在省内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并不多见。

梳理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各项测评指标,与其他城市相比,株洲的优势在哪里?为了创文成功,株洲又做了哪些努力?

1. 政务环境

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 让政务更透明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离不开政务公开,在这方面株洲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2005年,株洲率先在省内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逐步扩大新闻发布会的社会参与面,从2012年开始,网民代表亦可申请参加相关新闻发布会,这在国内也不多见,就连见多识广的央视主持人韩乔生也感觉惊讶,“这种场面其他地方难得一见。”

为保障这项制度的完善,我市还先后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闻发布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其中在去年6月,我市还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实施意见》,对新闻发布制度再次进行完善,要求政府各部门确保每年举行2次以上的新闻发布会,并明确行政审批信息、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等九类信息要重点公开。

此外,从2009年开始开通的市长热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市长热线共受理市民有效来电(信)70082(其中来信2966件)条,办结率为99.1%。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月以来,市长热线陆续开通了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基本形成市长热线、市长信箱、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网帖问政五位一体的民众诉求办理体系,“提高了办理效率”。

2. 法治环境

全省首份市政府职权清单 给权力“划界”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并做好政府自身的‘加法’。”2014年10月29日,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受邀来到株洲,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作专题辅导,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议“要用联系、均衡、务实眼光看待依法治国。”

作为全省首个“法治城市”创建试点市,株洲市积极建设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去年底在全省率先“晒出”首份市政府职权清单,随后又在今年1月晒出了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在法治株洲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除了少数因新法律法规出台,还需要调整职权清单的部门之外,大部分市直部门的官方网站上都可查询其行政职权事项。”市政府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开之后,市民也会更加清楚职能部门“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3. 市场环境

“最佳营商环境城市”体现市场公平

2004年,醴陵市王仙镇人潘尧生创业失败,欠下300万元债务。此后十年,为还债,他到醴陵船湾镇开采过铁矿石,到广西、湖北等多个工地运输土石方,到广东惠州创办养猪场;他卖掉了房子和车子,自家的祖屋和醴陵城区的商品房,均抵押给了债主……

潘尧生只是株洲人诚实守信经营的一个缩影,一位在芦淞市场做买卖的经营者道出了株洲人诚实守信经营的心声:“大家都在诚实守信经营,如果我不这样做,就会被市场淘汰。”

2014年8月9日,在“2014中国区域发展与投资论坛”暨“中国最佳营商环境评选”发布典礼上,我市凭借多方优势脱颖而出,荣膺“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十大城市”称号。对此,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是“我市投资环境得到了评选专家的一致肯定。”值得注意的是,他这里所说的优越的投资环境,恰恰也是株洲公平诚信市场环境的整体体现。

“筑牢信用基石、共建诚信株洲”,我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如市食药局建立了从业人员诚信数据库,在全省率先实行食品药品企业“红黑榜”公示制度,市交通运输系统则实施信誉评定,同时进行动态跟踪,全市有5家道路运输企业被评为3A企业,22名教练员停教六个月,3名教练员吊销教练证,计入黑名单。

4. 生态环境

让市民骄傲,让客人羡慕

“现今株洲的最大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生态、宜居。推窗见绿,抬头见绿,处处是绿,绿色覆盖着株洲……”市民张选良这样称赞株洲的美;“宽敞规范的株洲大道,干净整洁得让人心醉,灌乔搭配、四季花开的绿化带,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巨大的生态花园。”湘潭日报社社长陈志高这样赞美株洲;“路面整洁,绿树成荫,风光带、文化主题公园沿着碧波荡漾的湘江绵延铺展,市容从当初‘黑乎乎、灰蒙蒙’,正逐渐变得‘绿油油、水灵灵’。”新华社这样刊文点赞……

这样的“蝶变”源自株洲在发展理念上的转变,“老百姓并不太关心GDP,而是关注水土空气!”市委市政府决策者多次强调:“如果老百姓喝不上洁净的水、呼吸不上清新的空气、吃不上放心的食品,还谈什么‘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谈什么两型社会建设?”为此,株洲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据市环保局统计,“十二五”以来,株洲关停数以百计的铅锌、铁合金、金属颜料等重污染项目,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的占比逐年下降,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开始唱主角。

5. 生活环境

公共自行车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行走在株洲的街头,最惹眼的肯定是公共自行车。很多市民已经习惯了每天都有自行车的生活,在中心广场上班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都是先从自家楼下租自行车出发,到单位楼下还车;下班的时候,再从单位楼下租自行车回家,“骑自行车就十几分钟,不用担心堵车,还每天都锻炼了身体。”

据悉,株洲自产的公共自行车已覆盖全城,成为街市流动的风景。目前,株洲公共自行车使用量单日最高突破22万人次,日均使用量在10万人次以上。另外,公交车的服务水平也大幅提升,我市目前共拥有公交车1400标台,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量为13.34标台/万人,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为24.92%,公共交通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了51.18%,相关数据显示,市民对公交站点布局与交通便捷的满意度超过60%。(记者 廖喜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