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桃江竹产业 起飞正当时
2015-03-02 14:08:18
  
红网

益阳日报讯 新的一年,桃江竹产业转型发展来势十分可喜。凭借丰富的竹林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在不断做大做强竹地板、竹凉席、竹纤维板和竹家具的同时,笋用林建设和竹笋加工点面结合发力,可取代木材的重组竹项目开启了一波全新的“材料革命”。争取跻身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方阵,打造“千亿湘竹”产业的核心区和引领区,让竹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支柱产业——

春节刚过,桃江县马迹塘镇的村村组组就在谋划今年的笋用林建设。作为竹林大县,桃江县林业局选定马迹塘为试点,打造竹笋生产加工重镇和产品集散中心。今年2月初,县林业局组织当地近100位有意发展笋用林生产的村民,奔赴“闽笋”产业最发达的福建建瓯学习取经。

桃江县竹林面积达105万亩,毛竹立竹蓄积1.8亿株,是全省第一、全国第三的竹资源大县,竹业加工发达,是国内闻名的竹凉席、竹地板、竹家具生产大县。2014年,该县实现竹业产值52亿元,占全省竹业产值的30%,农民人均竹业收入2500元以上。吸纳就业18万人以上,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5%。目前,桃江共有竹加工企业174家,其中上规模企业33家,拥有7个全省著名商标、2个省级名牌产品、一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在全省首屈一指。2013年,“湖南林业(桃江)现代竹产业科技园”获批落户桃江,为全省唯一。多年来,桃江在竹产业科研开发上承担了诸多重大课题,竹产品、竹产业发明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丰富,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十分显著。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品种丰富、品类齐全的竹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包括家居装饰、建筑材料、日常用品、食品、家具等十大类240余个产品。因其雄厚的产业基础,2010年全省规划竹产千亿工程时,明确提出要以桃江为核心。

尽管如此,大多数农民限于知识和技术,众多小作坊加工工艺粗放、家庭竹林生产效益不高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农民对于责任山上竹林的利用,多是伐木卖原料,每年每亩的出产,纯利润只有100多元。2010年,桃江开始推进笋用林建设,现在已发展到47个基地、2.4万亩面积,每亩年纯收入最低的达400元,最高2800元。这些基地以公司或合作社加农户等方式组织生产,实现集约效益。笋用林建设从第一年起到第五年才进入高产期,目前最长的只有3年,发展空间相当可观。据当地合作社从福建聘请过来的“闽笋”技术专家说,当地最高亩产8000元。

2015年,桃江县继续加大对笋用林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整镇推进马迹塘笋用林工作的同时,建设桃花江镇黄金塘、大栗港镇安宁林场等5个县级示范点,带动全县农民积极投入笋用林建设。根据部署,今年全县将拿出300万元到400万元,作为扶持笋用林建设的专项资金,并修建竹林道500公里。在技术上,桃江县林业局已组织开展集中培训,从林业系统遴选出几十名技术人员到各重要笋用林区和示范点指导传授技术。同时,年内计划培训1000名农民技术员。

在竹材加工上,除已形成的竹家居装饰、建筑材料、日常用品等产业外,设立在该县牛潭区工业园内的湖南林业(桃江)现代竹产业科技园,已引进3家现代竹业企业。近期,万维竹业20万立方米竹纤维板项目、桃花江实业5万立方米重组竹将陆续投入生产。过去基本属于废弃物或者用于火力发电的竹头竹屑,经加工成为建筑和家具材料,得到了充分利用。特别是重组竹实现对竹材全身的利用,让竹头变为木头,竹方替代木方,以可持续发展的竹材间伐取代资源消耗型的森林轮伐,被称为是全新的“材料革命”。通过生态革命和技术革命,推进桃江竹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发展的飞跃和担当千亿湘竹产业的主力,桃江县将当仁不让。(记者 卢跃 通讯员 王钦武 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