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湘潭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15-03-02 09:24:14
  
红网

湘潭晚报3月2日报道 湘潭向“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2月2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传来消息,湘潭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获得参加2017年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通行证”。

“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由中央文明办牵头组织评选表彰,每3年一届。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是中央文明委为表彰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走在各省(区、市)前列,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城市(城区)而设立的一项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和前提。

“这是湘潭精神文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值得湘潭人民为之骄傲的一份荣耀。”代表湘潭市前往北京领取“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荣誉的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伟林说,“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既是荣誉,更是动力。”他表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力争2017年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当天,韶山市也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市)提名城市”。韶山市韶山乡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湘潭市财政局、湘潭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湘潭市委办公室以及岳塘区国家税务局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单位。

相关链接

湘潭“城市名片”

湘潭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中国书法名城、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中华诗词之乡等重要“城市名片”。

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是湘潭文明城市创建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也是我市文明创建阶段性成果的体现。下面,记者梳理了我市在文明创建工作方面的亮点和做法。

文明亮点

着力改善民生

湘潭成为全国第二批利用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试点城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临时社会救助制度,成为全国首个社会救助示范城市;建成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74所、农村公办幼儿园16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全省第一;新农合参合率达97.83%,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2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卫生信息化全覆盖,成为全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城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农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近5年来,全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都在一半以上……

统筹城乡发展

深入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工程,大力整治城市“六乱”;编写了全国第一套系统的两型社会小学生教育读本;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科学编制了《湘潭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获得国务院批准;率先打造了集约节约用地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树立道德标杆

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文明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市民良好精神风貌为突破口,不断增强城市魅力和文明活力。如,2013年9月26日,赵在和、何平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加上之前文花枝、杨怀保、许月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湘潭市涌现出了5个全国道德典型,形成了道德模范“湘潭现象”。

发展志愿服务

我市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和义工组织,使之成为文明城市的坚实群众基础。如,湘大学生邓榕获评全国优秀志愿者;李小龙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积极推进网上注册志愿者工作,已注册志愿者达32万人,走在全省前列;54家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全部加入湖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坚持“每月一主题、每月一大型活动、每月一总结”,“红红火火过大年”、“暖冬行动——衣加衣 暖寒冬”、“洁净城市美化家园”等大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人心;组建了一支60人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在中国文明网、新华网等重点网站开通博客,发表微博、博文11000余条,有效引导舆论,弘扬社会正能量……

关爱未成年人

全市投入300多万元建设105家“绿色网吧”,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为6000名“两低”家庭子女提供免费校外教育,免费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100场电影,相关做法被团中央推广;共建17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20个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全市95%以上的中小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辅导室或工作坊,市一中等11所学校验收为示范学校……

湘潭做法

曝光不文明行为

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期间,我市开设了“创建文明城市”曝光台,成为了鞭策不文明行为的重要平台。

如《湘潭晚报》以《“临时工”在办公室“偷菜”》为题对违反工作纪律行为进行曝光,有力增加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和权威;以《开车打电话,这样不好吧?》为题,报道了部分公交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的陋习,相关部门马上予以整改……

攻克薄弱环节

针对的士、公交车管理、环境污染等难点问题,以通报、交办、巡查、市长约谈等形式强力推进。加大城管考评力度,集中开展渣土运输等“五项”整治,持续推进城市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实行公交特许经营许可证制度,调整优化公交线路55条,开通全省首条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公交线路。依法调整出租车运价和特许经营权。治理超限超载,“双超”率由40%下降到3.8%左右。竹埠港“退二进三”28家重化企业全部关停,创造了全省可复制的经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建设美丽乡村30个。实施杨梅洲和鹤岭地区供水工程,解决了3万余人供水问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空气优良率提高14.2个百分点。(文/谷桔 图/陈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