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湘潭人大代表为近11万库区移民“发声”
2015-02-28 09:19:25
  
红网

湘潭晚报2月28日报道 有这么一群人,因为居住地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他们根据政府安排搬迁到他处。为了更多人的幸福生活,他们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故土,然后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去融入并适应新的生活。他们就是库区移民。据统计,湘潭市共有大中型水库13座,核定移民人数为109149人,主要分布在全市的61个乡镇办事处,1341个行政村,5112个移民组。其中库区乡镇14个,库区村120个。

库区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难度大、村民身在库区却没有清洁饮用水、库区没有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市人大代表在深入基层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近几年来,国家对移民的扶持越来越大,我市主要库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部分库区移民生活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仍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人大代表关注库区移民

段鹏飞是湘潭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十分关注库区移民这一群体。他了解到,湘潭县射埠镇高峰村有一部分水府庙水库移民,但高峰村村部至韶井公路的村道一直未修好。然而,库区乡村公路施工难度大,加上近几年来物价、人工费涨幅较大,国家补助有限,不足部分需由受益群众自筹解决。可受益群众生活困难,自筹资金很难筹集。

“高峰村的问题只是一个缩影,由于先天不足,库区普遍存在‘五难’。”段鹏飞介绍,“五难”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产业发展难。如,有的地方即使通电,也只是照明用电,不能用作生产加工用电;有的村虽然有水喝,但水质差,达不到安全卫生饮水标准;拿“产业发展难”来说,库区没有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增收潜力大的产业开发项目数量少,增收空间极其有限,很难获得发展和致富的机会,群众脱贫致富极其困难。加之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低,接受农村实用新技术能力弱,科技发展意识不强,阻碍和影响了库区经济发展。为此,段鹏飞等代表建议加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库区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应强力推进产业扶持,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培训,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等。

在深入库区了解居民的生活状况之后,段鹏飞与肖应、熊兆伟、何思哲等市人大代表一起,在湘潭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妥善解决湘潭县射埠镇高峰村移民生活困难的建议》、《关于加大力度扶持库区百姓脱贫致富的建议》。这些建议和意见得到了承办单位湘潭市水库移民开发管理局(以下简称“市移民局”)的关注。

高峰村的路通了

“现在路基铺好了,我们方便多了。”曹国兵指着一条新修的村道说。

曹国兵老家在娄底市双峰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和家人因水府庙水库项目移民到湘潭县射埠镇高峰村,村里与他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十多人。

曹国兵说的这条路是连接张伯元组、大峰组及张家组的主要通道,影响着包括库区移民在内的大约180名居民。以前,这条路是宽约一米的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到了收割季节,运稻谷的车子得绕道,平常骑个摩托车都要摔跤”。而位于竹山组的另一条村道也是同样的状况。

如今再次来到这里,村道已经大变样:位于张伯元组的村道被拓宽到3.5米,位于竹山组的村道宽达4.5米,所有车辆都能畅通无阻。去年12月底,村道(目前仅铺设路基)建设项目通过县移民局验收。

市移民局负责人介绍,尽管高峰村并非库区移民村,但属水府庙水库移民安置村,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移民产业开发、加大移民就业创业帮扶力度等措施,努力实现移民增收,库区移民同步小康的目标。2014年全市完成库区和重点移民村交通、农田水利等移民项目1014处,其中完成机埠改建33处,完成渠道改造182处,完成山塘改建197口,完成农村交通建设项目602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新龙潭”焕发新生机

在湘潭县谭家山镇石坝口村,建于1959年的石坝口水库是一个中型水库。该村马家湾、胡家湾、李家坳等几个村民小组位于水库上游且离水库很远,取水极不方便。一直以来,周边村民的农田灌溉用水甚至饮用水都难以得到保障,面临身在库区却没水用的尴尬。

“以前,村民自发到新龙潭取水,但是极不方便。”石坝口村副支书艾林英介绍,村民发现附近有一处源源不断冒泉水的潭眼,名为新龙潭。尽管这里没有挖出专供取水的池塘,但为了弥补水库用水的不足,村民纷纷拨开潭眼处的泥土,用勺子取水。得益于这个潭眼,在干旱季节,附近村民的农田得以保全。

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彻底解决库区居民用水难的问题,移民部门给予部分资金支持,在新龙潭所在的位置挖出两个池塘用以蓄水。这项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从去年10月份开始,当年12月份就全部完工。

艾林英说,新龙潭的蓄水量约为2万立方米。为了保证村民能便捷地用上泉水,两个抽水机台分别沿着两边的山丘而上。农忙时节,两个机台同时从新龙潭抽水,潭水再经由渠道流入家家户户的农田,灌溉了大约300多亩良田。

平日,马家湾、胡家湾、李家坳的村民还会提着水桶来新龙潭挑水饮用,来这里洗衣服的村民络绎不绝,比以往方便了很多。2014年全市完成湘潭县谭家山镇、梅林桥镇、湘乡市棋梓镇、壶天镇等10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9230名移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授之以“渔”

“库区移民往往是弱势群体,他们背井离乡,文化素质和适应能力相对较低,人大代表提出的强化培训、增加移民收入等建议非常好。”市移民局副局长游旺宇介绍,为了帮助移民提高劳动技能,市移民局开展了多项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市移民局建立了“移民—培训—企业(基地)”产业链,实用技术培训结合产业开发需求开展,直接在库区产业基地开展培训,切实提高移民的产业开发水平。比如湘乡市移民局结合毛田万山蚕桑基地需求,聘请专家在万山村举办了两期蚕桑培训班,受益移民达80多户300多人。就业技能培训多管齐下,采用“定点院校+移民+基地”、“订单式”培训等方式,移民培训后立马就业,学员变员工,缩短了待就业周期。如湘乡市80多名移民参加高压电工培训后,部分安排到了安哥拉项目部,技工月工资达1.6万元,普工9000元,部分安排到了江苏、广东等项目部,月工资也有6000元。同时采取对在读职校移民学生进行补助的办法,着实减轻了学生生活压力,得到了库区移民的真心赞赏。2014年共举办花卉园林、食品加工、驾驶、高压电工等培训班38期2430人次,就业率92%,移民创业就业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记者 谷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