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2月27日报道 羊年春节期间,花垣县共接待游客7.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2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0%、56%。浓郁独特的风情游、丰富多彩的闹春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全县城乡共举办六大类100余项民族特色浓郁的民间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假日旅游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花垣县立足以文化软实力凝聚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目标,把文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使文化“软实力”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硬支撑”。
采取“政府主导、乡村自筹、社会捐赠”的办法,完善投入机制,巩固和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和队伍,搭建活动平台。建成集群众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功能于一体的村部148个;建设18个乡镇文化站,投资232万元建成农家书屋116个,藏书达46万余册;建成306个远程教育站点,实现远程教育县内全覆盖;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边城广场、边城公园和边城图书馆;投资800多万元,使全县18个乡镇全部与县城实现数字电视联网。县财政每年拨出专款20万元以上,扶持乡村组建文艺团体及开展业务辅导培训;县直100多个单位年均出资近30万元,支持对口扶贫村开展文化建设。该县充分利用遍布城乡的文化活动场所,相继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每年由政府组织举办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达100余场。在全县352个农村民间文艺团体中,农民演员已有5000余人,这一支“文化轻骑兵”穿梭在城乡,传播文明新风,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综治民调测评位列全省第68位、全州第2位,城乡同建同治工作获评全州先进县。
花垣是苗族聚居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苗族风情浓厚,是苗族巴岱艺术之乡、苗山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苗绣织锦艺术之乡”、“全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对外地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该县将丰富的独特的苗族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打造品牌,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在打造边城茶峒景区这个龙头的基础上,通过两年来的规划、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以排料乡金龙村,雅酉镇黄瓜寨村等特色村寨为龙头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与此同时,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喜人,苗族古老话、苗族赶秋等10大苗族文化项目已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石成业、龙振刚等6人申报非物质文化项目传承人,苗族武术、绘画、舞蹈等苗族文化项目列入了省级十一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
突出地方特色,整合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发挥品牌效应,进一步打造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苗族风情游品牌。2014年,在金龙村举办了第七届樱桃节活动,在边城镇举办了“花垣苗族赶秋节暨苗绣展示会”,举办了“中国百名摄影家走进花垣创作年会暨第十六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颁奖盛典等活动,神秘的民族绝技、秀丽的山水风光、迷人的民族风情给广大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石林荣 潘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