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群众路线看溆浦】让孩子读一生好书
2015-02-26 16:34:45
  
红网

\

9月18日,警予学校组织开展了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学生感情,培养学生感恩认知。(杨文旦 摄)

“美哉,庐山之下溆水滨,我校巍巍矗立立当其前………”每天,路过溆浦县警予西路,高亢优美的歌声飘扬。这首青春激昂的《警予学校校歌》在悠悠溆水河畔传唱了百年。借力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春风,如今,警予校歌越唱越响亮。

承百年使命

波光潋滟的溆水河畔,古木参天的警予馆旁,盛开着一朵绚丽的教育之花――溆浦县警予学校。

她历史悠久。学校创建于1906年,前身为县立女子学校,至今已有108年的历史了。1916年秋,向警予在周南女校毕业,抱着教育救国的心愿,壮志满怀,回家乡接办了溆浦女校,招收了男学生,提倡新风尚,强调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与专制。她为了动员学生入学,翻山越岭只身步行几百里,挨家挨户劝家长允许女儿上学,先后到水东、两丫坪、低庄、祖市殿、花桥、小江、江口等地劝学。为了办好学校,向警予从长沙、常德等地邀请一批思想进步的同学担任女校教师。从此,溆浦女校从教育救国的基地变成了革命的据点。而后百余年,学校先后改名为溆浦简易女子乡村师范附属小学、县立第二小学、首善镇中心民国校、城西完小、城关镇二完小,至1978年,为纪念向警予烈士,湖南省委宣传部下文改名为“警予学校”。 1984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帮同志给学校题名“警予学校”。

她生机勃勃。经过百年的锤炼,如今的警予学校,早已今非昔比。现在已发展成为有50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140名教职工的三湘名校。学校正式改名以来,在28任校长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1996年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被评为全省师德教育先进集体.1998年,校少先队工作突出,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2001年学校被挂牌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特别是近年来,在校长舒清红的带领下,全校老师务实创新,锐意进取。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她踏歌前行。“自治心 公共心”是向警予任校长时为学校立的校训,不管岁月如何变幻,这六个大字至今依然悬挂在校园里,非常醒目。学校老师说,这是警予学校的百年校训,现在依然是学校育人的第一目标。“自治心”就是要求学生有一颗“自重、自立、自理、自强、自律、自护”的心灵,“公共心”就是要有一颗自觉维护“公德、公益”,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的心。为了践行校训,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公德意识,学校设立了文明监督岗,开展了创建星级学习型家庭,评比警予之星和警予少年,“环保章”“礼仪章”“家务章”等雏鹰争章行动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促使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而且涌现出了进大火救母亲的消防小卫士梁韬、奋不顾身抢救三名落水儿童的“见义勇为好少年”贺铮以及一大批禁毒志愿者、爱心假日小队员等优秀学生群体。

创“生态课堂”

一个国家的兴起,在于国民思想的改变,一个学校的发展,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教育教学道路上,警予学校也有过追求分数,片面看重成绩的偏差。据在警予学校工作了32年的刘艺华老师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应试教育占据了主流,不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忽略学生的兴趣,重基础学科轻艺体课程,死记硬背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考试是老师的法宝,教师和学生被繁重的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何改变功利化教育模式,警予人一直在思索。2011年,随着义务教育学科标准的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对于一直寻求突破的警予学校全体教师来说,无疑吹来一股摆脱思想束缚的劲风。如何改?改什么?校行政领导和教师们有一种满身是劲,却无处发力的困惑。“当时,大家很兴奋,但也很迷茫”学校副校长杨华说,开了十几次的会议,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却始终敲不定改革的方案。

\

警予学校开设实验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大大提高。(杨文旦 摄)

他山之石可攻玉。学校决定,走出去开阔眼界,提高见识,先通思想,后促行动。自2011年至2012年,学校先后将全校所有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各年级教学骨干70余人分批赴省课改典型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永州冷水滩区马坪学校和北京、上海、苏州、张家界、冷水江市等地的课改名校考察学习,交流取经。通过一段时间的“走出去”后,学校提出了最初的提升思路即通过骨干教师引领,使优质资源达到最大化。学校启动了“师徒结对”活动。由一位骨干教师带一至两个徒弟,对教师进行传、帮、带、教,让更多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骨干,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左小阁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骨干教师,曾3次在省、市课堂教学比武中获奖。他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多位年轻老师指导,使赵先明等10余位教师逐渐成长,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渐成为警予学校的中流砥柱。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学校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创办了教研刊物《警予扬帆》,建立了全县第一家语文工作室即“警予工作室”,9个课题在各级获奖,15篇文章在省以上刊物发表,350多篇论文在县以上获奖,73人次获县以上教学比武、说课比赛奖。

有付出就有回报。如今警予学校的课改已经完成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蜕变。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向君兰说,学校的课堂教学已探索出了“警予学校生态课堂六环节”即“课前小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展示—拓展延伸—课后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在小学毕业测试中,警予学校五科合格率多次名列全县第一。

12月16日,六(2)班的课堂里,周怡老师通过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循循善诱,把“生态课堂”“六环节”恰到好处的衔接在一起。学生们时而提问、时而讨论、时而总结、时而鼓掌,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然而,这只是警予学校创新路上的一个缩影。教研教改是“教”与“学”的全面改革。

挖掘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警予学校在校本教研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溆水情》是警予学校集数十位教师之智,将溆浦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引入校园而开发的校本课程。教材分为“我以学校为荣”、“我为家乡自豪”、“本土游戏活动”、“五溪艺术”、“风俗人情”、“实践活动”五个部分。当时,参与研究的杨力老师说,编写这样一本教材,就是希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五溪文化的洗礼,从而寻找独立、积极、健康生活的指南和对家乡、对父老乡亲的热爱。现在,在学校校本教研组的辛勤努力下,《向警予》、《课前三分钟交流》、《我们爱数学》等具有警予特色的校本课程应运而生。

“音乐者淑性养气者也,体操者强身健神者也”。早在办学之初,学校老校长向警予就十分重视学生艺术体育素质的发展。一直以来,警予人谨记先辈的教诲,把艺术、体育和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每天的体艺“2+1”时刻,整个校园便沉浸在艺术和运动的殿堂里,欢乐而又和谐。学生们以教学楼为中心,前面操场上开展的是跳绳、呼啦圈、围棋、竹竿舞、篮球、轮滑等欢快的活动。左右两边响彻着竹笛、葫芦丝、声乐、古筝、鼓号等音乐之声。后面的小运动场,则是绘画爱好者的圣地,风景如画的溆水河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一位家长在学校教学反馈表上这样写道:“我的孩子是新课改的受益者,课改培养了孩子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做家长的坚决支持”。

在体艺方面日复一日的坚持,收获的不仅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更是培养出了一批批的人才。2010年,严裴同学在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众夺得冠军,被市体校录取。警予学校田径队在2010 -2013年溆浦县中小学田径比赛中连续四年荣获总分第一名;2013年12月20日,学校创办了溆浦唯一一个民族管弦乐团;《龙舟情》、《春蚕之歌》、《万泉河水》等大型文艺节目多次获省市一等奖。

\

警予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培训。(杨文旦 摄)

树品牌名校

从2011年开始,每天早晨,在警予学校背后的防洪大堤上,总会出现一位中年汉子的身影。他凝望着奔流西去的溆水,心中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警予学习焕发出更加闪光的生命力?

他就是警予学校校长舒清红。作为“省基础教育名优学校名优校长”、“怀化市优秀校长”、“怀化市数学骨干教师”的他,来到警予学校后,发现学校教育教学特色虽初具雏型,但都是片段化、零碎化的个人尝试,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的品牌特色。这让他心里充满忧患。

为寻找一条既能体现警予学校内涵,又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路子,2014年暑假,舒清红和学校几位行政领导到闻名全国的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在该校,舒清红及同事们见到了自由奔放与严谨治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开”。学生们可以在草地上打滚,在菜地里种菜,在生活室里做饭,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的讨论,自主的学习,自动的守纪,俨然一种校就是家,家即是校的感觉。回校后,校行政立即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为期半个月研讨,确定了以校园文化为核心,以学生生态成长为重心的纵深化发展思路。

\

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溆浦警予学校开展“阳光课间”活动,深受师生喜爱。(杨文旦 摄)

为了弘扬警予文化,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建立了“门、廊、亭、像、园”五星环绕的警予文化广场,把警予精神蕴含其中;在每栋教学楼的楼梯间、走廊的墙上,都挂着警予名言画框;学校楼顶精心设计的警予校史馆,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成长史。学校教师舒洁说,“校园文化对学生教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一走进学校,就被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包围,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以促思,思以促学。”

尊重教师独特的教学方式,倾听教师的呼声,关心教师疾苦,采纳教师的合理建议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严谨,但不严苛,就是最好的管理氛围。”舒清红介绍道,2011年来,学校行政人员与教师开展座谈600余次,采纳教师合理建议200多条,慰问困难教师300余人次。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现在的学校凝聚力很强,教师工作主动积极,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