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靖州农民刘应安 写出《百劝歌》
2015-02-25 17:30:57
  
红网

百劝歌封面(上下两册) 陈俊名 摄

三五小孩聚在一起诵读劝歌,已经是刘应安家中的常见景象 刘杰华 摄

靖州新闻网·红网靖州站2月25日讯(刘杰华 覃雪莲 陈俊名) 羊年正月初五,小雨天气。在去往刘应安家的途中,山坡上的梨花开了,稻田里的油菜花香了,春天的味道尽在眼前。

一个小时左右后,便来到太阳坪乡新建村,不远处传来鸟鸣的声音,乡村的春节是如此的安静而又祥和。沿着一条小路,两分钟便来到刘应安家中,小狗也随着主人出来迎客,从屋前的围墙和瓷砖的大门看得出,这户人家挺有“精神”。

刚进屋,便看到一群孩子围成一团,坐在矮板凳上,手中捧着一本书,“邻里乡亲是一家,楼院连接你我他,住在一起是缘法,好象同胞共爹妈。相互之间互牵挂,平常要把家常拉,邻里有难想办法,齐心协力帮助他……”

在孩子们中,《劝人和睦乡邻歌》已经成了平日里说话的口头词,三五小孩聚在一起诵读劝歌,已经是刘应安家中的常见景象。

《劝人和睦乡邻歌》 陈俊名 摄

《劝人和睦乡邻歌》是《百劝歌》的一段,它主要劝邻里乡亲要和睦相处。《百劝歌》是由刘应安主笔创作,经多人数次修改,太阳坪乡文化站大力支持和县文化局、文联审核,历时三年多,并于2014年完成的一部“乡土教材”。

此书总共一百劝,每一段五十二句,共五千二百句,内容主要以社会现象和乡村民情为创作源头,涉及时政、经济、社会与生活、家庭,有歌颂时代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激励人们上进,还有反映社会不良现象等。

因为素材全部来自乡村民间,内容主要反映社会基层现象,城里人看了可以了解农村民情,农村人看了可以起到激励作用,老年人看了可以更珍惜自己,关爱晚辈,年轻人看了更加可以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男人看了会更爱家庭和妻子儿女,女人看了会孝顺公婆、忠爱丈夫,小孩看了会努力读书,尊敬长辈,热爱劳动。

“这本《百劝歌》男女老少皆宜,很值得一读,希望此书能不断得到修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受益。”太阳坪乡新建村原村支部书记黄国平恳切地说到。

刘应安的自我简介 陈俊名 摄

在《百劝歌》前言之前,是刘应安的自我简介和写“百劝”的初衷。2013年底,刘应安的妻子患了重病,需要花大量的治疗费和医药费,在求医治病过程中得到了亲戚朋友和慈善机构的无私帮助,刘应安将心中的感激转化为一段段劝歌。

刘应安,自幼家贫,仅上了三年小学。如今58岁的他,“每天写书是事实,费尽心血教人知,晚上很少看电视,白天丢下一切事。”为了报恩,刘应安更是勤勉自强,同时他也鼓励妻子一起同病魔抗争。在狭小的木屋里,暗红的灯光下,刘应安每天创作到凌晨两三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出书。

太阳坪乡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去年乡镇文艺节目表演活动中,刘应安恰逢在集镇上赶场,他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自荐连续表演了两个节目,最后他表演的节目全部都获了奖。“刘应安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乡情民意十分了解,他朴实易懂的劝歌在老百姓当中影响很广,也非常受欢迎。”

刘应安走到哪里,都有他的《百劝歌》。 覃雪莲 摄

“我以前是天天打牌,自从读了他的书后就再没有打过牌了。”一名60来岁的乡亲路过刘应安家门前,看到我们跑过来告诉记者,刘应安的《百劝歌》这本书写得真的很好,现在他再也不打牌了,每天都到农场去干活,还能挣不少钱。

近三十年来,刘应安陆续编纂了《民间山歌》、《报母恩》、《打工难》、《唱莲花》、《十劝家庭和》、《十二月行孝》、《劝世文》、《奉劝世人歌》等十多本书册,“这本《百劝歌》是1986年以来自己所有创作的整理和集成,共上下两册,希望此书能够对农村文明的进步和民间美德的传承有些作用。” 刘应安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