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德意站在“驾驶舱”里。
船行驶在河面上。
行人上船。
载满村民的船准备“起航”。
邵阳新闻网讯 羊年春运大幕开启之后,城市中各车站、码头人头攒动。与这些熙熙攘攘的环境相比,位于新邵县大新乡三门摊村的码头上显得格外冷清。随着春节的临近,64岁的船家谢德意又在这里开始一个人的春运。
2月15日,距离春节还有四天,一年前从谢德意船上走出去挣钱养家糊口的人,又陆陆续续的乘坐他的船,听着柴油机的轰鸣声,闻着久别的家乡气息从河的这头回到家的那头。谢德意在这条河上送走他们,又迎接他们的归来,一年又一年,年轻的打工者送老了,也送白了他的头发。
三门摊村,一个半山腰的村子,人们的住房依山而建。山的下边是资江,虽然这条江养育了这里人们的祖祖辈辈,却把他们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要想从河的那边到河的这边唯一的工具只能靠渡船。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过得清贫,年轻人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
谢德意在这条河上摆渡已经25年了,最开始他也和跟村里的其他青年人一样,背着行囊外出打工,追逐致富梦想。但后来发现要过这条河没有人专门来摆渡很不方便,于是他放下行囊,拿起了船桨。
“最开始是那种木船,渡起来很费力,风险也大,尤其是刮风下雨,涨洪水的时候。2002年时,我就花了2万多元造了条铁船,装上柴油机。”谈起这些,谢德意满是自豪。
自从干起了摆渡这个行当,谢德意基本就没离开过这个码头、这条河,“这里离不开人,离开了村民过河不方便,实在有事得离开就要请人来帮忙”。
“现在过年了回来的人多,出去办年货的人也多,外面的车站都春运,我这里也春运呢,我要为村民们服务好。”从没感受过城市春运的谢德意,每年都会有一个属于他的春运时间表。
当问他要干到什么时候才“退休”时,常年被风吹得有些干裂的脸上浮出了一丝自信,“当然是我动不了的那天咯!”(记者罗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