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湘潭县排头乡:红薯的华丽“变身”
2015-02-25 09:29:44
  
红网

湘潭日报2月25日报道 春节期间,人们归心似箭。在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打工的郭建忠却没有急着往家里赶,他甚至比之前更忙了,因为他要趁着最后的好天气,帮合作社把剩下的红薯全部赶制成红薯粉。

去年5月,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尝试通过改变农作物品种来改良土壤,将位于湘潭县排头乡的200亩稻田种上了红薯,按每亩产出3500斤计算,共收获了350吨红薯。

“其中大小匀称、卖相好的100多吨,以1元的价格卖给了某蔬菜直营店,剩下的200多吨如何处理,着实成了道难题。”红薯的高产并没有让春静合作社负责人彭水平太欣喜,相反这让她犯了难。她只能将卖不出去的200多吨红薯暂时存放在储粮仓库里。

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红薯,彭水平、彭春林姐弟心急如焚。到处打听红薯的最佳处理方式。“红薯不走俏。在农村,只有极少数农户将地用来种红薯,而这些红薯大多成了牲畜的口粮。”当地许多农民说。

见大家都没有好的处理方法,彭家姐弟开始在互联网上找出路。经过1个多月的搜索,彭水平终于有了些头绪,决定尝试做红薯粉。

去年11月,彭水平在网上购买了一套11万元的红薯粉制造设备。红薯通过薯类浆渣分离机洗净切割“掺水”后,经过四级沉淀,制成原浆,原浆再经过搅拌机搅拌加热,通过制粉机制成粉条。刚出炉的粉条经过两天的晾晒后,便可以出售。

“我们做的头两批粉条,总是粗细不均,口感不好。”为了能使粉条变得更均匀,彭水平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想到了育秧流水线。根据育秧流水线原理,他们在制粉机的出粉口加装了一条传送带,这才解决了之前因为人工手动传送引起的粉条粗细不均问题。

攻克了技术难题后,这条红薯粉流水线正式投入生产。约3斤红薯加工成1斤粉条,日加工干粉条近300斤,每斤售价15元。春静合作社生产的红薯粉在短时间内,成了这个春节当地最畅销的农产品之一。

彭春林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制作1斤干粉条所花费的原料、劳动力等投入不超过9元,也就是说1斤干粉条的利润在6元左右。但如果按照每斤红薯1元的出售价格来计算,制作1斤干粉条所需的3斤红薯,利润在3元以下。

春静合作社在提升红薯附加值上所做的探索,在许多当地农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不愁红薯销路,今年我也要将部分责任田种上红薯。”看着廉价红薯变成高价粉条,村民彭冬娥也跃跃欲试。像她一样,表示今年将种红薯的村民已有十几户。(记者 陈姿雯 通讯员 李耀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