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孙求生在村里义务修路。
邵阳晚报讯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获一宝。邵东县宋家塘街道青龙村75岁的孙求生,常年义务修路、热心助人,曾获评县劳动模范,担任过县市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去年村级组织换届,已到古稀之年的他,走马当上了小组长。是什么样的情怀在支持他呢?近日,记者走进了青龙村。
义务修路:越干越想干
今年,新一届村支部村委会下决心要把村里还没硬化的道路全部修好。孙求生成了众望所归的修路委员会主任。就像往年修路议事一样,开会就在他家里。
“到今年春天,应该可以全部修好。”孙求生称,村里的主干道由村里出钱修,通组的道路由各组村民筹钱修,都是请他指挥。之所以大家信任他,他也愿意,是因为他义务修路已有20多年,“越干越想干,越会干,越敢干”。
“为社会做贡献,为群众做好事”,一直是孙求生最朴素的情怀。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他关注起村里的道路建设。
那时,村里的道路烂得不成样子。一到雨天,学生放学只好从田里绕道走。村民结婚,新娘的嫁妆进不来,只能停在村外飞机坪北头,再喊人抬上一公里路。村里生产的红砖运不出去,需要的煤炭运不进来。孙求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人将村里的道路全部丈量了一遍。到了1990年冬天,终于动手修路。
“其实我也做了很激烈的思想斗争。村里都没能修,我一个人哪行啊?可是我问自己:你不是经常讲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现在现实问题就摆在面前。”下定决心的孙求生,在儿女们不再需要他负担的第一时间,请来一台拖拉机,两个装土的,四个人用了60天时间,将全村的道路进行了一次填补。工钱、招待费都是他出,村里的红砖渣用完了,就去邻村取火砂石,后来又村里找到一处砂土。路修好后,村民一片叫好声,有人甚至放起了鞭炮庆祝。
以后,只要看到路哪里烂了,孙求生都会自备工具,取土填补。特意买来的翻斗车,现已用坏。有时路远不方便中午回家,就自备干粮,或是妻子去送饭。大冬天的,有时干得全身出汗,“连裤衩都是湿的”。每隔两三年,他就要筹钱请人,来一次“大动作”。而自己动手的“小动作”,已经无法计数。
他的修路精神感动了家人、亲友和远近乡邻。第一次修路后,他儿子带头出了一千元,一些在邵东县城、怀化做生意的乡邻,也你一百,我两百地捐款。孙求生把这些钱又用在了下一次修路上。2013年,他请来三台东风牌大卡车、一台挖机、一台铲车,三名小工,加上四位司机和他自己,九个人将全村的道路进行了一次大修。第一天就花了8000元。刚修好就下起了雨,有村民说起了怪话,孙求生不仅在雨停后立即上路修补,而且毫不介意地继续他的修路之举。这一次,他女婿出资3000元。老两口上七十都没有办寿酒,儿子的5万元“孝心”款已经被他纳入了修路资金,加上侄子的5万、侄孙的3万,组里最后一段没有硬化的道路,已经万事俱备,只等和待修的村道一同开工。
出任小组长,干得蛮起劲
换届以后,村里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改选了小组长。十名新上任的组长中,唯独孙求生是老人,而且全票当选。本来孙求生不想出任,“反正我当不当,都会支持村里工作的。”但是面对村支书孙新友和村主任黄建刚踌躇满志地要改变村里面貌和再三地诚恳请求,孙求生不仅上任了,而且干得蛮起劲。
去年6月,村里组织党员、组长等一行前往双峰县甘棠镇长冲坪村取经。孙求生听了村支书戴伟香的经验介绍,即席发言便令这位获得诸多荣誉的优秀支书感叹:有这样的老人是村里的福气呀。
回家以后,每隔两个月,孙求生就要拨打戴伟香的电话,向她介绍村里不断发生的变化。听到孙求生介绍,村里修路了、修水渠了、修路灯了,低保户重新进行民主评议了,村干部带头搞卫生了……戴伟香在电话那头高兴得不得了,一个劲赞好。而老人的主要目的,还是讨教一些把村里工作做好的方法。
村民多年来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怎么才能改变?按照戴伟香的指点,孙求生以身作则,不仅每天拿着袋子在组里逡巡,将路上的垃圾收拾干净,还走到村民家里去,手把手地帮着搞卫生。65岁的孙长良因儿子早逝,与儿媳及三个孙女一个孙子靠低保金艰难度日。1月26日,孙求生到他家里整整搞了两个小时卫生,烧了三堆垃圾。他每天去检查一次,并给小孩分派了卫生任务,做得好就给予奖励。
该村还没有实现垃圾收运,为了保证生活垃圾不出院落,孙求生摸索出了一套办法并在村民中推广。将垃圾分成三类,能燃烧的及时进袋,进行焚烧处理,菜叶等有机物则置入胶桶,倒在田里、树下做肥料,玻璃、酒瓶等可回收的,则放在指定地点,让收废品的收走。
造福乡邻,让生活更美好
孙求生所做的还不止这些。长期以来,他一直接济着村里几位五保户。不仅帮他们种田,还供给生活物资。
村民孙红财,八年时间每月上孙求生家拿米、菜、油。孙求生去广州儿子家呆了三年,也不忘给其留下买米钱。2008年这位五保老人去世时,袋中仅有13元钱。孙求生让这13元钱随其下葬,自己出了2000元,村民每户凑了20元,帮他将后事妥妥当当料理了。
村民黄积德锅子无油,孙求生告知女儿,女婿立即买来油,送给村里的几户困难户。在孙求生的带动下,其儿女已不止一次出钱出物,接济乡邻,捐助村里的公益事业。他们都说,只要听到人家夸赞父亲,心里都特别高兴。
92岁的村民付友德,去年12月摔了一跤。医院不肯接收,家人也没辙,老人只好痛苦地躺在床上。孙求生知道后,立即帮他找来民间接骨医生,而今老人已经能够下地。
2014年,孙求生老伴上七十,也没有办寿酒,要女儿给买台跳舞机。开始还提起机子到别人家去劝、去教,现在已经有了22人的医疗保健操队伍,其中70多岁的老人有十多个。好几位受失眠、肩周炎困扰的村民,症状明显减轻。其他跳舞队伍也跟着发展起来,村里开始有了热闹的文化活动。孙求生说,这也是儿女们教他的:说他年纪大了,要多投些精力带动村民健身。
有一次孙求生在河边捡垃圾时,差点掉入河里。孙新友和黄建刚着了急,一再劝老人:一定要保重好自己。孙求生呵呵一笑。去年村里请孙求生主持修路,给他结算了8000元报酬。孙求生不肯要,孙新友非要他收下:您能出面,我已经感激不尽了,要是还让您七十多岁的老人白干活,我们过不了这个坎。孙求生接下了,而这钱又被他当作了义务修路的资金。
孙求生在自家墙上张帖了一张纸,上书十六个“感激”,分别感激养育、教育、帮助甚至伤害、欺骗、排挤他的人。他说,对别人有好处,对自己无害处的事,一定要做;对别人有大好处,对自己有小损害的事,也要去做;只要对社会、百姓受益,自己利益受损没关系。他还坚持每天记事的习惯,正如他在扉页所写,一是“做到自己管理自己”,二是“便于回忆走过的路程,使生活更美好,精神更愉快”,三是“实现美丽的梦想——健康100岁,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