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行进中国:“小巷总理”减负 长沙社会治理创新
2015-02-09 17:10:52
  
红网

中新网2月8日报道 九十余年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省会思索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并在橘子洲头留下激荡诗篇《沁园春·长沙》。时隔近一个世纪,这片热土又开始了新常态下中国城市治理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探索。

地处长沙市中心地带的雨花区廖家湾社区,周边有6所中小学,多年来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就学、求医、做生意,流动人口超过了常驻人口的1/4。

流动人口的增加带来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这让仅有9名工作人员的廖家湾社区居委会强烈感受到任务繁重、压力山大。受益于雨花区政府近日率先在湖南省推行社区减负增效改革工作,让居委会工作人员松了一口气。

此次改革对社区承担的事务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规范,558项事项精减为147项事项;52项证明性盖章事项精简为14项;72项区级部门对社区考核精简为5项。

“社区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居委会主任刘映先说,“以前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流动摊贩的规范、消防安全检查、网吧整治、黄色淫秽书刊的扫黄打非等工作都要社区居委会来做,但由于我们没有执法权,管起来很困难。”

“要将‘小巷总理’还给小巷,减轻社区负担,让社区回归服务居民的本位。”雨花区委书记邱继兴表示,今后凡不属于社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上级部门不得随意转嫁社区,让居委会腾出精力融入居民中,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服务。

除着力为基层社区减负,雨花区还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其参与社会治理。由美国侨眷鲁遐龄创建的“侨之家鲁爷爷工作室”便是在廖家湾社区注册的5个社会组织之一。

年已八旬的鲁遐龄,看到社会上普遍存在青少年因压力过大导致身心健康受影响的问题,于2008年创立了工作室,为周边中小学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人生规划指导和环保知识宣传等服务。为了“寓教于乐”,他还会抽时间教孩子们唱歌、拉二胡和制作环保风筝。

已有十多年志愿者服务经历的鲁遐龄说,基层社区工作就像“一个大箩筐”,没有经费和人力,办起事来很困难,社会组织能对社区治理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减负基层、鼓励多元参与的长沙实践改变了政府过去对社会事务强调控制的理念,促使政府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与此同时,简政放权、大胆地“自我革命”,改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也成为长沙创新社会治理的突破口。

“90后”大学毕业生李乐是长沙市2014年1月1日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走访多地农庄,李乐发现大部分农场都因产销脱节出现亏损,由此产生了借助微信平台创建网上农业超市的创意。获悉长沙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他和3位朋友在5月底决定扎根长沙创业。

仅一天,他们申请的湖南佳乐鲜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被核准登记。不到1个月,公司办好了《食品流通许可证》,并搭建起微信商城,正式营业。

这家迎合了互联网浪潮的新创企业发展迅猛。截至去年12月初,佳乐鲜果已拥有1家体验店、2家直营店、3家加盟店和2家自营农场,月销售额达120万元,并获得了第一笔A轮天使投资资金。曾在多个省份尝试创业的李乐说,正是长沙走在全国前列实行商事改革,为自己创业提供了便利。

长沙市工商局注册分局副局长伍进称,长沙实施商改后前置审批由361项减少为19项,变“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审批效率大幅提升,企业营业执照办结时限减至2.5天,提速80%。

长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委办主任张白云介绍,2014年长沙先后出台了《长沙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长沙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长沙市行政审批项目流程清单》等多份重要文件,对与民众、企业关系最为密切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大幅精简,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428项精简至179项,精简率达到58%;长沙市本级行政权力由原来的9221项精简规范至3621项。

长沙市政府部门权力的“瘦身”,促进了政府职能的归位,管住“看得见的手”,使“看不见的手”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截至2014年12月20日,长沙市新设立商事主体109306户,同比增长50.2%,其中企业39277户,同比增长90.5%,在中国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增速位列第一,增量位居第三。

改革永远在路上。2015年伊始,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将“简政放权”工作定为首次调研的主题,提出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深化,争创长沙转型创新发展新优势,努力把长沙打造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办事效率最高、行政运行成本最低、行政过程最透明的城市之一。(中新社记者 张明新 王齐龙 丁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