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新闻网讯 城市绿化植物过多地依赖外来引种;水生植物和藤本植物应用较少,与益阳市湿地多的状况不相符合;城市当中某些行道树绵延数公里仅有单一树种,视觉单调……
上个月,针对益阳市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市拟定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即《益阳市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14-2020)》,目前已进入公示阶段。随着《规划》的实施,我市的生态环境将大大改善,逐步展现生态园林城市的美景。
现状:城市生态结构简单、脆弱、碎化,生物多样性低
从生态学原理的植物景观多样性角度,来评价益阳市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主要有三个维度——
一是丰富度指数,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类绿地中,公园绿地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附属绿地次之,道路河岸绿地植物种类丰富度最低;二是优势度指数,各类绿地均为少数树种占绝对优势,排在前十位的乔木和灌木的应用量累计均超过90%,且不同绿地的优势树种种类多数相同;三是多样性指数,城市内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乔、灌、草植物多样性指数,益阳市大体上呈现由中心城区到市域外围逐渐上升的趋势。
据了解,益阳市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地域性特征较为明显,优势种以樟科、蔷薇科、禾本科、木兰科和壳斗科等种类为主。城市绿化植物共有232种,与我市所拥有的丰富的植物资源不相称,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较弱,如广州市园林植物种类达到了1007种。同时,优良品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普遍应用城市绿化中的乔木仅20余种,许多优秀观赏树种如无患子、黄连木、檫木等未得到广泛应用。此外,植物配置均衡性也不佳,植物景观季相变化少,在常绿乔灌木中,小乔木与灌木的应用数量远多于高大乔木;落叶植物应用较少,园林绿地中落叶种类只有常绿的1/4左右。
目前,益阳市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一是周边山区植被林种单一,天然林不到15%,野生珍稀植物更濒临灭绝的境地;二是乡土植物种类虽丰富,但在园林绿化上利用非常有限;三是部分湿地生态系统脆弱遭挤压、侵占、污染。
整体而言,益阳市城市生态结构简单、脆弱、碎化,生物多样性低,使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削弱。
规划:打造多层次结合的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系统
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规划》提出以下执行思路——
以保护益阳地带性植被、天然山体、河流与湿地、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特殊价值的风景林、古树名木等优先领域为重点,以构建益阳城市植物物种乡土化和丰富的群落多样性为突破口,坚持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基本原则,建立起国家、省、市三级保护体系,由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小区以及古树名木等构成的多层次结合的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系统,充分发挥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和服务功能。
园林植物要从目前的232种,逐步提高到700种以上;调整园林植物配置指标,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数量比例2:1,乡土与外来树种数量比例为8:2;提高水生湿生植物种类,规划区范围内水生植物40种以上,湿生植物达80种以上,高等植物200种以上;在城区的周围山区、城内水系、城市公园等地,营建拟天然的地带性植被群落;结合植物园,建立1个植物引种驯化基地,目标至2017年,植物种类研究发展到600种,2020年达1200种以上。
对生物多样性的最主要的威胁之一是生境的丧失。对此,《规划》还对未来中心城区的生境保护空间进行了描述,即要形成“四水四带、五湖六山、多廊多点”的格局。
“四水”,指以资江、兰溪河、志溪河、清溪河等为依托的河谷型生境保护带。“四带”,指西部山地型生境保护带和东部、中部、南部农田型生境保护带。“五湖”,指黄家湖、梓山湖、鱼形山水库、迎风桥水库、寨子仑水库等五大水域型生境保护区。“六山”,指会龙山、云雾山、寨子仑、碧云峰、四方山、八方山系列山体等山地型生境保护区。“多廊”,指构建多条生态廊道,拓宽生物的活动范围和生存空间。“多点”,指设立36个保护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