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武陵源天子山镇黄河村:深山穷村展新颜
2015-02-06 09:00:22
  
红网

深山穷村展新颜 武陵源天子山镇黄河村建设扶贫工作纪实

朱用文赴黄河村走访调研(资料图)

深山穷村展新颜 武陵源天子山镇黄河村建设扶贫工作纪实

阳光下春风中 朱用文与群众交谈(资料图)

深山穷村展新颜 武陵源天子山镇黄河村建设扶贫工作纪实

自来水进屋(资料图)

深山穷村展新颜 武陵源天子山镇黄河村建设扶贫工作纪实

辣椒基地(资料图)

红网张家界站2月5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一条条硬实宽敞的水泥路延伸村里的山山寨寨,一座座漂亮的新房点缀在村里的坪坪岗岗,一张张笑脸绽放在村里的角角落落……走进武陵源区天子山镇黄河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幸福和谐的画卷。

说起村里这两年的可喜变化,70多岁的老党员熊朝官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我们真心感谢教育局建设扶贫工作组,帮助我们建设一个新黄河!”

春风进深山谋划定思路

黄河村位于武陵源区西北部,属天子山镇管辖,属无产业传统农业村。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是一个非常贫瘠的山村,很容易就会被人遗忘在风景绝伦的武陵源区的版图里。截止2014年12月,黄河村共有人口380户,1388人,其中劳动力人口317人,党员40名。总面积24平方公里,由于受地理条件所限,再加之交通不便,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只能靠耕种几亩田地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黄河村的贫困现状,引起了武陵源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13年3月份,以武陵源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国军任组长、教育局副局长李若祥任副组长的建设扶贫工作组正式进驻黄河村。“党和政府的春风吹进黄河村!”老支书李祥武逢人就说,黄河村有盼头了。

在黄河村的建设扶贫工作上,工作组既花费了精力,也倾注了感情。区委书记朱用文先后10多次带领相关部门到村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天子山索道公司作为协助单位配合工作;姚国军不但十分关心黄河村建扶工作,而且大力支持驻村组员的工作,鼓励他们放手大胆开展工作;工作组员一心扑在建扶工作上,每月驻村达到20天。

两年中,围绕“修路、通水、发家致富”这三个黄河村群众最为迫切的愿望,工作组多方奔走,积极筹措资金落实项目,这个深山穷村换新颜的帷幕自此拉开。

水泥路通往“白云深处”

黄河村是典型的“穷山沟”。地理格局决定了山高、地广、人穷的特点。怎样改变?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修路,谈何容易?山高,地质差,路窄,坡陡、弯急;地广,公路里程长,建设成本高,受益人口少;人穷,2012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才3450余元。高山公路硬化成本每公里30余万。钱,从哪里来?修路难,难于上青天!

“再难,也要修好路,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朱用文在黄河村首次调研时掷地有声的发言更加坚定了工作组和黄河村修通这条致富路的信心。

修路,关键在钱。钱从哪里来?一是争取上级支持。2013年,区交通局拨给黄河村专项资金近70万元,硬化道路2公里。2014年,区交通局又将黄河村2公里的道路硬化列入工程预算。2013年,区扶贫办拨付75万元,硬化道路2公里。公路局拨付30万,硬化道路1公里。二是争取社会支持。两年间,区教育局积极向社会争取资金,用于黄河村基础设施建设,天子山索道公司两年间向黄河村捐赠40万,硬化道路1.5公里。

修公路,重点在把好质量关。每段路,村民自发组建质量监督组,轮流跟班,全程监督公路整修路基、混凝土施工各个环节。同时还有部分老党员、群众自发地上路,为施工队送茶送水。用群众的话说:“修我们自己的路,我们得看着修路”。黄河村治调主任甄孝红清楚的知道,在公路硬化期间,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因公路硬化涉及占田占地的纠纷,村民们纷纷为公路硬化“亮绿灯”,得以让8.5公里的公路硬化顺利完成。

村民刘文章介绍,大小界是黄河村最高最远的两个村民小组,以往一条泥巴土路让村民出行苦不堪言,山高路陡,遇上下雨天土路泥泞,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从小盼着出门就是水泥路。如今这个梦想实现了!”同他一样,黄河村的千余名村民都在为圆了这个梦而高兴。

现在,一条条水泥路在山间崎岖蜿蜒,串联起一座座沉寂的大山和位于“白云深处”的一个个村民小组,村民不用再担心出行问题,土特产、农产品也能及时运往山外,寂寞的山村开始热闹了起来。

山泉汩汩自来水进屋

向大妈二十多岁就嫁到黄河村红红星组,在回忆起近四十年来家里喝水用水的历史,心里仍然感到阵阵心酸。同向大妈一样,黄河村的村民吃尽了这个水的“苦头”。

过去,村民们用土办法“接水”。把竹筒劈开,接成简易的“水简”从屋后大山的山沟将山泉水接进家门口,但一路下来水漏掉不少,最后到水缸里也就剩多少了。碰上干旱时节,根本就没有水能流下来,村民们只能从河里挑水。后来,换上塑胶水管接水,但时间一长水管容易生青苔、沉淀泥沙,一点也不干净。遇上发大水的时候还特别浑浊,根本不能饮用。“那日子,真不好过!”吃过苦头的村民坦言。

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高宏美介绍,不仅是红星组,黄河村其他十个村民小组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能喝上自来水也就成为了村民们几代人一直萦绕心头的愿望。如今,这个愿望在2014年终于如愿以偿。

为了圆村民的“自来水梦”,自2013年3月,工作组充分听取群众需求意见后,将解决全村11个居民小组的饮水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工作组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到区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为整个饮水工程出资40万。2014年6月开始动工,村民们为了尽早喝上自来水,纷纷投入到施工建设中,帮施工队挖水窖、开水沟、埋水管,工程进展迅速。截止当年年底,全村找到水源6处,建起6个大型水窖,铺设管道4万米,11个村民小组1300余人的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在向大妈家门前,摆放着两口大水缸。一口水缸外连接的是自来水龙头,一口水缸外连接的是一根塑胶水管。向大妈拧开水龙头,一股清亮的山泉便哗哗的流出来。“自来水不仅口感好,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向大妈非常高兴,“你们看,我们原来自己接的水,水里头好多东西,都不敢喝。”在那一口水缸里,笔者看到,水底是厚厚一层青苔,确实让人怵目惊心。

“盼了几十年,终于盼到自来水进屋里哒!”黄河村的群众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

“输血”变“造血”路子多宽广

两年中,工作组还投入100余万对村里的57户危房进行改造,补助资金1万至4万不等;投入120余万用于改善公路沿线120户居民的庭院环境,为他们安装环保垃圾污水处理窖,庭院环境得到根本性改观;投入16.8万维修改造村级活动阵地;投入50万修建2做桥梁;投入资金25万元,整修黄柏溪水渠1000米,建设滚水坝5个,惠及农田200亩;朱用文及工姚国军带头各自联系1户困难户,实行长期帮扶,资助其子女入学。30多名机关党员和驻村第一书记对口扶持10户特困户。2013年为全村60岁以上200多名老人送上老人机。两年中,送去帮扶资金3.6万元。

工作组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治理、结对帮扶投入的情况下,还加大了引导村民发家致富的力度,积极引导村民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集体经济上大做文章。

依据黄河村毗风景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和较丰富的自然与人力资源,工作组积极鼓励村民发展种养业、旅游服务业以及劳务输出。2013年引导村民依托邻村向家台剁辣椒厂的优势,发展七星椒种植500多亩,100户400余人通过种植七星椒直接受益,农民通过种植辣椒可增收150万元。基地生产的天子山牌剁辣椒,除了供给张家界武陵源本地旅游市场外,还远销常德、长沙等省级销售市场,已经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先后组织全村劳动力外出务工500多人,从事旅游服务业的达200多名。

在天子山索道公司的帮助下,黄河村在天子山索道上站建起了34个摊棚,每年的租金收入可达近2万元,也带动了上百名群众从事旅游农产品销售。新发展老鸦坡、斋公湾320亩成片用材林,胡家湾25亩成片经济林,预计每年可获得8万元的收益,村里的集体经济开始起步,变“输血”为“造血”。

如今的黄河村,不少村民买起了货车或面包车,从事农村运输;特色养殖大户不断涌现,有养娃娃鱼的,有种天麻的,有养牛蛙的。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3650元,2014年达到4200元。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两年时间,黄河村这个昔日的深山穷村正在悄然发生蜕变。